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17日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向着农业强州目标奋力迈进②

□ 本报评论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要事。我们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任务,集中资源力量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交账的一年。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州部分脱贫群众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比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因灾、因病和发生意外事故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慎终如始扛稳责任,坚决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持续强化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切实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因地制宜抓实产业和就业帮扶,促进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提质增效。

持续优化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优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提升监测帮扶效能,要紧盯重点人群,全面畅通自主申报渠道,加大推广“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一键报贫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做到“一户一策”地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避免风险累积成患。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强化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脱贫成果巩固,落实资金倾斜支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持续抓实产业和就业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产业发展方面,要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把帮扶产业发展成富民产业。要强化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帮扶和“志智双扶”,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加强开发式帮扶,着重从产业扶持、技能提升和就业引导等方面发力,支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产业,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活力。就业帮扶方面,要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加大闲置帮扶资产盘活力度,加强劳务品牌、乡村工匠培育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让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把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四项行动”作为今年沪滇协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联络和服务工作,推进“万企兴万村”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帮扶格局。

山高路险,尤需勇毅前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携手同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担当作为,共同在大理乡村沃野中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和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