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18日

发挥优势建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向着农业强州目标奋力迈进③

□ 本报评论员

沃野田畴织锦绣,特色农业绘新图。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六项重点’,彰显大理特色优势,建强农业产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路径,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强州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州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创优提质为主线,按照“六个一”工作机制,聚焦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肉牛、生猪、烟草等重点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州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重要农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着力建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特”。我州漾濞贡菜、南涧白茶等14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永平核桃自营出口突破亿元大关,弥渡蔬菜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这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兴一方业。我州是一个农业大州,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好,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潜力十足、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首先要植根于一方水土,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找准切口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其次要精准衔接国家和省的利好政策,既积极抢位发展,又立足实际错位发展,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不盲目决策,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着力建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要提升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现代化水平,科技赋能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规模化种养的核心在于资源整合与效率变革。一方面要强化政策供给,完善设施农业用地保障,探索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在破解土地碎片化、生产低效化难题中拓出新路,进一步激活土地潜能、提升产业效率;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紧密合作,以保底分红、入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多方共赢。另一方面要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整合省、州、县、乡农技推广力量服务全州农业生产,制度保障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力,破解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探索,积极发展现代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着力建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转型。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州要加快现代农业从‘资源产出地’向‘绿色产业区’转变”的目标。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也是我州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的独特优势。要抓住这一资源禀赋,厚植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不断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要以地标发展为突破点,深耕品牌农业市场,推进区域地标品牌建设,讲好产品故事,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才能下好“一盘棋”。坚持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路径,必定会有更多的“乡字号”“土字号”农特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大理农业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