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18日

瞄准医疗机构“家家有医馆,馆馆有中医”和“一村一中医”目标

南涧县擘画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通讯员 左世玺

近年来,南涧县以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特色专科建设,培育优质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药振兴之路。

三级体系筑牢根基

基层中医药“触手可及”

走进南涧县中医医院,浓郁的中药香弥漫在候诊大厅,针灸科、康复科诊室外候诊患者络绎不绝。作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龙头”,该院建成老年病科、针灸科、康复科3个州级中医重点专科,其中针灸科、康复科更是跻身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行列。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这里不仅成为疑难病症的诊疗中心,更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

“中医药服务的关键在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南涧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徐华介绍,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全县已实现中医药服务全域覆盖。南涧县人民医院标准化中医科、康复科年接诊量突破11000人次,8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率达100%,示范中医馆数量增至4个,80个村卫生室设立中医诊室,7个中医阁将推拿、艾灸等适宜技术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开展了4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让186名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了10项以上中医诊疗技术,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康复在基层”。

“特色专科+人才培育”

打造彝乡中医品牌

在南涧县中医医院中医传承工作室里,省级名中医常识斌正带着弟子们研习中医特色疗法。墙上悬挂的“彝药图谱”记载着300余种药材,桌上摆放的“火草灸”器具彰显着民族医学智慧。通过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南涧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出2名云南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形成“师带徒、徒成师”的良性循环。

南涧县还将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县中医医院康复科独创的“中药熏蒸+经络推拿”疗法,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程缩短30%;针灸科研发的“分段针刺法”治疗面瘫有效率提升至92%。这些“简、便、验、廉”的特色疗法,通过县乡两级医共体平台,已推广至全部乡镇卫生院。

“中医药+跨界融合”

文化传承迸发新活力

夜幕降临,南涧县中医医院里的“中医药文化夜市”人头攒动。艾草香囊制作、养生药膳品尝、中医体质辨识等体验项目,吸引上千市民参与,身着彝族服饰的医师们演示着“跳菜舞健身操”,将传统舞蹈与养生功法巧妙融合,让古老医学走进现代生活。

县内2个AAA级景区正筹备设立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游客可参与采药、制药、配香等互动项目;5家民宿推出“中医养生房”,提供药浴、药枕等特色服务;餐饮协会研发的无量山木瓜鸡、天麻炖猪蹄成为网红美食。南涧县正探索“中医药+智慧养老”模式,建设中医康养驿站,运用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远程问诊、智能煎药、康复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服务网络再升级

擘画“全民中医”新蓝图

南涧县提出医疗机构“家家有医馆,馆馆有中医”的奋斗目标。县中医医院将争创三级医院,重点打造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床位扩容至54张,配备智能中医诊疗设备;县妇幼保健院计划开设中医儿科门诊,运用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技术守护儿童健康。在乡村两级,示范中医馆将增至8个,中医阁覆盖所有行政村,确保每个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掌握6类以上中医技术的村医。

全县中医药服务量占比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46%,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达98.7%。未来三年,南涧县计划新增省级名中医2人,培养基层中医骨干50名,实现“一村一中医”目标。通过“西学中”培训项目,全县30%的西医医师将掌握中医辨证施治能力。

“中医药振兴发展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南涧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徐华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学中医、首诊看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等行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中医药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