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19日

祥云县:富民产业“多点开花”

下庄村村民正在采收松花菜。(摄于4月9日)

罗溪村群众养殖的番鸭。(摄于4月8日)

□ 通讯员 唐亚玲 张春 文/图

鹿鸣乡:番鸭出栏,群众增收

“好养,爱养,今年还要接着养。”近日,祥云县鹿鸣乡桑木箐村村民王正兰家养殖了4个月的1200多只番鸭出栏,按照每只至少15元的利润来算,这批番鸭为王正兰家带来了1.8万元左右的收益。

“番鸭养殖比较方便,每隔三四天公司就会送饲料来,现在我们还养着5000多只呢。”王正兰笑着说道。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鹿鸣乡在“农”上做文章,“养”上下功夫,与云南兰坪县凤精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技术服务+利润保底”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番鸭养殖促进群众增收。

以罗溪村为试点,通过党支部发动有番鸭养殖意向的群众与企业合作,公司负责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鸭苗、饲料、养殖技术指导以及产品回收,农户提供养殖场地进行养殖,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发动优势,公司的技术、市场优势与农户的养殖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全乡20余户农户养殖番鸭1万只,目前已经全部出栏,共为养殖户增收15万元。

“番鸭比普通家鸭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出肉率高,加上公司全程帮助,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减轻了群众的养殖压力。”罗溪村党总支书记杨加满介绍,目前罗溪村有18户农户养殖番鸭,其中脱贫户5户,监测户1户。监测户李光存,家中只有3口人,女儿外出务工,儿子还在上学,她说:“娃娃读书,我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发展点产业,通过支书发动,我养了200只番鸭,在家务农的同时,也能通过养鸭增加收入。”

今年,鹿鸣乡计划发展番鸭养殖户70余户,养殖量达5万余只,把订单式农业模式做强做大,全面提振群众发展产业信心。

下庄村:30余亩松花菜采收忙

眼下,松花菜正值成熟采收季节,走进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的田间地头,一颗颗洁白如云的松花菜镶嵌在绿叶间,村民们有说有笑地收割、套袋、搬运,将一筐筐采收的松花菜装上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下庄镇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途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盘活土地资源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在烟地种植松花菜、贡菜等,实现烤烟、蔬菜轮作,改善土壤环境,提升烟叶种植质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家在下庄和云南驿承包了180多亩土地,在小春季种松花菜和青菜来轮作,可以增加点收入。”种植户单国友介绍,今年是他在下庄村承包土地种植松花菜的第6个年头,种植规模30余亩,亩产量约1.7吨。松花菜生长周期短,方便管理,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良好。目前,采收工作已接近尾声,虽然受市场冲击单价有所下降,但因为与收购商保持合作,销路基本有保障。

“我们常年在姚安、祥云等地收购松花菜,来下庄收购也有三四年了,装车以后销往北京、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来自安徽的蔬菜收购商庄广杰说。

松花菜作为一种短、平、快的种植产业,需要大量人员务工,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家里的娃娃到远处务工了,我们跟着收购商来附近帮忙采收松花菜,工钱按天计算,还有车费补贴,一天能赚100多块钱。”务工群众李琴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