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21日

“小红花”撬动“大经济”

南涧县解锁乡村振兴“新引擎”

□ 通讯员 李文开 张文艳

近日,漫山遍野的红花在南涧县无量山间竞相绽放,将大地染成一片火红。近年来,南涧县以“一棵药”产业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创新和产业融合,将红花从传统小作物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25年,全县红花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预计产量1500吨、综合产值2亿元以上,将带动超过2.6万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超3000元,“小红花”正成为南涧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科技赋能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

南涧县依托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和山地资源优势,将红花种植与烤烟、玉米轮作相结合,探索出“烤烟+红花”“玉米+红花”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以“科技+人才”赋能红花产业发展。通过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成立了“云南省南涧县无量山红花研究中心”和“胡学礼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开展红花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控等12项试验示范,成功推广无刺、高产、优质的红花新品种“云红七号”,良种覆盖率达62%以上,通过“良种+良法”科技引领,使红花亩产提升至30公斤,市场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100至110元。

在乐秋乡东升村,宽窄行条播、花豆间作、无人机喷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以前种植红花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无人机统防统治,每亩成本降低了约200元,产量还提高了20%。”村民杨增寿说,2025年他种植的5亩红花预计可收入1.5万元以上。

模式创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南涧县推行“党支部+生产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降低了农户风险。目前,全县已培育红花产业生产经营主体14个,覆盖全县50%的种植户。大理福聚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与药企、色素提取厂签订订单,再向农户收购红花,农户红花亩均收益达325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南涧是优质红花生产基地,也是大理州及云南省红花交易的重要集散地。为推动红花产业升级,南涧县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红花产业发展。2022年以来,争取各类资金共594万元,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2024年,南涧县种植红花3.82万亩,占云南省总种植面积的17.4%,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5%,南涧红花还被纳入全国第四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南涧成为备受全国各大药厂、中药饮片企业、色素提取企业青睐的地道红花产区。

红花交易高峰期,南涧县还因品质优良的红花和大宗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农户、企业等前来交易。仅大理福聚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一年在南涧的红花收购量就达600至700吨,南涧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红花交易市场,红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融合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富民”

近年来,南涧县将红花产业与生态保护、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花田观光+非遗体验+康养度假”新业态。在无量山樱花谷,每年红花与冬樱花交相辉映的时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体验彝族跳菜文化,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增收。乐秋乡大力推广在核桃林下种植红花的模式,实现“树上结果、林下开花”,“林药套种”模式亩均综合收益超3500元。

“红花产业不仅是农民的‘钱袋子’,更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南涧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会军表示,未来南涧将在培育优质新品种、研发高效种植技术、制定原料生产规范、制定技术标准、培育地理标志、打造差异化区域品牌、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在产品开发上做好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小红花”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