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海娥
“奇峰的梨花开,故乡的春天来。”白族歌唱家尹寿斌的歌声飘荡在奇峰的每个角落,像春风般吹开了沉睡的梨花。梨花造型的舞台上歌舞飞扬,穿着演出服装的“演员”们尽情展示着才艺。熙熙攘攘的游客们忙着拍照、打卡、购买土特产。梨花池畔樱红柳绿,梨花雪白,极具特色的高耸的黄褐色松毛堆,还有梨片串、泡梨、萝卜丝片、成捆的树须菜、土蜂蜜……构成了奇峰村一幅不可复制的天然画卷。
深山万亩梨花盛开,给了生活在盛世的人们一个畅享春光的理由,也给了我们一个聚会和健身的机会。2025年大理·鹤庆奇峰梨花季迷你跑项目让我心向往之。
奇峰村离县城有60多公里,开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到了梨花池边,排着队,报上自己的报名编号,领到了一件短袖衫和号码布。今年气候反常,前几天春分时节刚下了雪,天气还像冬天一样冷。我害怕感冒,只脱了大衣,里面的三件衣服都不敢脱,把参赛短袖套在高领衣服外面,别上号码布,然后跟着大伙做热身运动。热身完毕,大家以为马上就要开跑了,就一窝蜂地挤到起跑点,结果还有好几项议程呢。等宣布开赛,大家就在梨花池旁狭窄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跑过梨花池就开始上坡,几百名跑者逐渐拉开了距离。梨花、老黄牛、松毛堆、麦田、茶室、卖土特产的奇峰群众和外来商贩,都在身边一一掠过。等跑到松毛堆体验式厨房那里,大部分人已经气喘吁吁了。跑到小梨园、月亮边上两家农家乐的时候,又是一个陡坡,呼呼地喘着气,却见有好几个跑者举着小旗子从折返点跑下来了。男的举着小红旗,女的举着小蓝旗。他们对我说:加油,快到折返点了。我流着汗,喘着气,笑着回应他们的鼓励。终于到了折返点,工作人员递给我一面小蓝旗,从山路的另一边靠右往回跑。上坡难,下坡也难,不敢跑太快,害怕重心不稳而跌倒。路上不断有人对我喊:“加油!现在你是女子第三!”可我确实加不了多少油,这么陡的坡,还是第一次跑,就让别人超越自己吧!果然,暖阳轻松超越了我。江燕从我后面跑来,说后面有人追上来了,快跑!我开玩笑说:“跑慢一点好了,第四名和第十名都一样。”江燕还想拼一下,就加快步伐跑到我前面去了。后来又有一名女子超越了我。我没有回头,朝着起点也是终点的梨花池跑去。刚踩上终点线,就感觉有一个人跑在我身边,原来是吴老师也追上来了。江燕第五,我第六,吴老师第七,工作人员为我们挂上完赛奖牌,在这个寒冷的春天里奔跑,大家相互鼓励,气氛特别融洽,又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这场迷你跑,年纪最大的施海平大爷已经70多岁了,赛前穿着背心和大短裤,与穿着毛衣、羽绒服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问施大爷冷不冷,他说有保暖衣呢,不冷。一阵风吹过,他身上披着的银灰色保暖衣呼啦啦地响,很多人争着和施大爷合影留念。比赛结束后看看成绩,施大爷也获奖啦,他的成绩碾压了女子组第一名,在男子组排名十二名。生命在于运动,在施大爷身上,我看到了运动的神奇与意义。
奇峰迷你跑,是一次全新体验。老梨树下的网红牛时而悠闲时而烦躁,我却气喘如牛,比网红老黄牛喘得厉害多了。原来只想两瓶酒的奖励,变成了一盒五瓶装的阿旭酒。当我们把梨串挂在脖子上、举着西邑酒庆祝胜利的时候,已把跑步的艰辛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时候,仿佛一树树的梨花正在为我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