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24日

漾濞县龙潭乡齐抓共管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报讯(通讯员 杨晓玲) 漾濞县龙潭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管控等工作为抓手,通过典型引路,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群合力,构建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建立“包村干部+村组干部+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党员+群众”环境卫生网格管理体系,探索“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区域到人、层层落实”管理模式,全乡7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实行“划网格、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6名党总支书记任网格长,23名党支部书记、52名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担任网格员,400多名党员作为联系户编入其中,分片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引导群众从“看着干”到“参与干”,逐步形成“村村行动、户户知情、人人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项目带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聚焦“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管控等工作,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改造提升无害化卫生公厕9座,改扩建和新建垃圾处理场与中转站、生物氧化塘,提高生活垃圾、畜禽粪污处理能力。以密古村迤古么村民小组为试点,探索集中型资源利用治理模式,通过“单户/联户三格式化粪池+集中三格式化粪池+氧化塘”的集中模式和“单户/联户三格式化粪池+农灌”分散模式,实现高效节能治理。

健全制度,确保建设成果常态长效巩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片区网格员责任,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引导群众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树则树、宜菜则菜”原则增绿补绿,“群众齐参与、我的村庄我爱护”迈向制度化、长效化,村庄“一时美”变为“长效美”,全乡7个行政村全覆盖创建为省级卫生村,120个自然村均达到农村人居环境三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