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26日

让书香浸润生命的每一天

□ 李克钊

从甲骨灼纹到电子墨屏,文明传承的载体不断更迭,但阅读的本质始终未变。阅读可以长才、可以修德、可以陶冶情操。请奉行开卷有益,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从书本中汲取精神食粮,让爱读书蔚然成风。

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构筑着现代人的精神骨骼。阅读不仅能获得知识累积,更能获得认知维度的拓展。当我们在量子物理中窥见微观世界的奇妙,在中医药典里触摸天人合一的智慧,阅读便成为突破时空桎梏的任意门。余秋雨所言“摆脱平庸”的深意,恰在于通过阅读构建多元思维模型,使个体认知从单薄的经验直觉,升华为立体的知识网络。

如果说知识是立身之基,那么德行则是处世之本。经典著作中的精神养分,往往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人格质地。保尔·柯察金在暴风雪中筑路的坚毅,简·爱阁楼上不灭的人格尊严,孔子“见贤思齐”的道德自觉,这些跃动在文字间的灵魂火光,终将内化为读者的精神基因。敦煌遗书中记载的抄经人,常在卷尾题写“愿此功德润及众生”,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正是读书修德的终极要义——让个体修身成为照亮人间的星火。

在信息过载的现代社会,阅读更是一剂治愈浮躁的良方。林语堂将典籍喻为“案头山水”,道出了读书养性的真谛。当指尖划过《瓦尔登湖》的澄明文字,心灵便栖息在梭罗的木屋窗前;品读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胸中自生霁月光风。这种精神SPA绝非消遣,而是通过情感共鸣实现的心理重构。

当我们不再将“读书日”视作文化盆景,而是让阅读成为呼吸般的生命常态,那些沉睡在书页间的智慧才能真正苏醒。

让我们以书为舟,在时光长河中追寻智慧的光芒,让每个翻动的书页都成为文明接力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