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雁
一
至今已经很多年过去了,那匹快如闪电的黑骏马依然不时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马背上的女骑手和它浑然一体,飒爽的英姿,同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女骑手身穿黑红相间的彝族花裙,头上戴着一顶好看的花包头。只见她挥动皮鞭,在半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胯下那匹英武的黑骏马立即心领神会,四只强劲的马蹄如同上了发条一般,飞快地往前奔去。“达达——达达——”,伴随它的步伐,用细沙铺实的赛道上扬起一阵尘烟。黑骏马如飓风卷地,所过之处只留下几行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在一阵阵欢呼声中,我好不容易挤到观众席前的护栏边,近距离观看它毫不惜力地奔跑,马蹄声中还伴有它均匀而厚重的喘气声,带着我绷紧的心弦一同远去。
转眼又是一圈!黑骏马依旧迅若流星。我再次看到了马背上那个英勇的女骑手。马背上不设马鞍,她的身体稍稍后仰,看起来反倒更加潇洒。她紧握缰绳,神情专注,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倔强之气。
三圈、四圈、五圈……直至第十圈,黑骏马仍然在飞驰,而且是遥遥领先地飞驰。身后,追赶它的马群在一个弯道里扎堆,发生了碰撞,有骑手摔下了马背,还好身体矫健,有惊无险。有的马匹则在冲刺的最后一圈突然停下,喘着粗气不肯再前行半步。骑手只能翻身下马,气急败坏地将马拉出赛道。而此时,黑骏马已凭绝对优势到达终点,和马背上的女骑手一起夺冠了。
是的,多么精彩的比赛,多么畅快的胜利!
黑骏马所到之处,有人追过去给它套上五彩花环,同时给女骑手献上金色的哈达。女骑手牵骏马,弯下腰来接受人们的祝福,继而又用脚背踢了踢马肚子,黑骏马继续慢步前行。在灿烂的阳光下,我看见女骑手向观众挥手,那是一张汗津津的、略显羞怯稚嫩的脸庞……
这是多年前的一次大理三月街赛马大会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那个黑骏马上英姿勃发的女骑手,正是来自我的家乡大理洱源县。
二
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洱海之源。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常青。大山小岭间,牛马羊群自由生息,宛如一幅绝美的高山牧场图。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罗坪山,这是位于县域中部偏西的一座山脉,海拔三千多米,横亘南北数十公里,将洱源县拦腰一分为二,东片坝区和西片山区。
居住在罗坪山间的彝族同胞,从小养马、知马、懂马、爱马。姑娘温柔大方,小伙勇敢坚定,但无论男女,一跨上马背就可以骑行成一阵风。因此,在每年的三月街赛马大会上,山里那些勇敢的骑手,总能带回大大小小的奖牌,使罗坪山间的村落早早便赢得了“赛马之乡”的美誉。
云岭大地,大山纵横,大河奔流。在这里,马是人们最好的交通运输工具,被形象地称为“云岭之舟”。这里有马蹄踏出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有因马而诞生的民间长诗《赶马调》,还有各种骡马集市和历史悠久的赛马运动。
据《大理白族自治州志》记载,唐朝天宝年间,在苍山洱海之间崛起的部落蒙舍诏,在中央王朝的扶持下逐渐发展成为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南诏国。当时,南诏王室曾把具备优异骑术作为挑选卫队的条件之一,赛马成了训练军队的一种方式。后来,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赛马运动逐渐走向民间。为了买到一匹称心如意的好马,人们往往会在骡马集市上找一些好马比试一番,渐渐变成了如今的各种赛马大会。而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大理三月街赛马大会,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三月街上看赛马,成为深受大理各族群众喜爱的传统活动。
大理各地的彝族同胞非常爱马,无论走亲访友、收种庄稼,还是牧羊找牛、上山下集,彝族同胞都要骑马。养马、驯马、骑马、赶马、赛马,还有相马、买马和卖马,成为彝族同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彝家孩子也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马相知相处。
家乡杰出的骑手代代相传,其中不乏像黑骏马上那样的女骑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孩加入了赛马队伍,每年的三月街赛马大会上,总会看到许多来自家乡的女骑手走上赛道、驰骋赛场,有的甚至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三
我曾多次参与三月街赛马大会的赛事服务,并有机会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比赛期间,来自家乡的、曾经的赛马女选手陆桂英不论工作多忙,总要到赛场来,为兄弟姐妹加油呐喊。1974年出生的陆桂英,据说是洱源县的第一位女骑手,自15岁首次参加赛马比赛以来,多次在各种大赛中摘得桂冠。
一次赛马大会结束后,我曾专门前往陆桂英的家乡——位于罗坪山中的陆家村采访。走进一个个赛马选手的家,我才知道,山高路远的陆家村有着悠久而感人的赛马历史。由于村落附近几乎没有一块平地,为给小选手们创造一个较好的训练环境,陆家村的父老乡亲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先后为孩子们挖出了好几条赛道。在交通不便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参赛者前往三月街全靠牵马而行,单程就有80多公里路,还得在路上住一宿。许多小骑手年仅十三四岁,途中常常因疲惫而哭泣。翻山涉水抵达三月街赛马场,他们才见到标准的环形赛道。凭借孩子们的坚韧与顽强以及与马匹心神合一的默契,陆家村的骑手们总能在每次大赛中有所收获。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大理州恢复赛马运动以来,陆家村的骑手们从三月街出发,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赛场,至今已在州级以上赛事中斩获上千个奖项,其中包括两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牌。
几次深入探访陆家村,我也欣喜地看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曾经散居于罗坪山中的陆家村,实施了易地搬迁,全村48户人家121口人在新的村址实现了永久性安居。昔日不保暖、不避雨的垛木房,变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陆家村还利用扶持资金修建了一个平坦的驯马场,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山地骑游,每逢寒暑假,能接待大量游客。
到三月街看赛马,其实是到云南大地看一幅民族团结和谐友爱图。发展到今天的大理三月街赛马大会,早已经演变成一个民族团结的盛会,每年都能吸引北京、辽宁、内蒙古、广东、贵州、湖北及省内多地近20支代表队参赛。马背上的英雄小骑手,还有的是白族、藏族、汉族、回族、水族、土家族和蒙古族,他们同台竞技,在台下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每当节日到来,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场速度与激情相伴的视觉盛宴。让我感动的不仅有骑手的故事,还有罗坪山中的一个个民族村落的发展蜕变,在新时代的钟声中奋起马蹄,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