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4月29日

王冬林:匠心筑梦 勇当技改先锋

全国劳动模范王冬林。 (大理州总工会供图)

□ 记者 马丽芳

他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股爱钻研的拼劲,从对选矿技术工艺流程一无所知的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解决难题的技术骨干。他叫王冬林,现任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三选厂党支部副书记、技改组长,曾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和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8年来,王冬林扎根一线,匠心筑梦,勇当技改先锋,在奋斗征途上书写了成长的轨迹,绽放青春别样的光芒。

从农民工到技术革新“领军人”

王冬林的故事,要从2007年说起。1989年,王冬林出生于鹤庆县黄坪镇河西村小新庄。由于家里出现了变故,他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种过农田、果树,还学过修车。2007年,刚满18岁的王冬林进入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

起初,王冬林只是一名给机器铲泥的普通一线操作工,工作又苦又累,工资还不高,和他一起进厂的同事都陆续辞职了,可王冬林没打退堂鼓,勤于钻研、拼搏实干。凭借学修车时掌握的电焊技能,工作之余就帮厂里维修设备。

2009年,厂里把一些快要淘汰的旧设备拿出来让王冬林进行技改。技改得到领导的认可,他很有成就感,总是挑重活干,积极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三四个月下来,王冬林熟悉机器设备,还能听懂机器“说话”。“有时开机器的时候,我看着水压表,仔细听水的声音,听电机的鸣响,就能判断机器是不是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转。”王冬林慢慢积累了一身技能,他也主动把技艺教授给同事,越来越多的同事能听懂机器“说话”。

2010年10月,二选厂建成并开始试生产,王冬林被选拔担任磁选二班班长。面对全新的生产线和作业环境,他不断向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厂商专家学习,很快就对设备和工艺流程了如指掌。2014年3月,北衙金矿又新建了三选厂,王冬林又选调为三选厂磁选二班班长,他带出的徒弟也能“挑大梁”。

王冬林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生产一线,经常一身泥浆一身汗,培养出了一支集学习、工作、改革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公司技术攻关。2019年,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成立“王冬林职工创新工作室”,组建了技改团队。2022年,王冬林的团队完成了10项创新创效项目、1项科技奖项目。工作以来,他参与实施的大小改善提案有700余项,推行重大改善创新30余项,参与公司技改100多项,为公司的产能提升、指标达标、设备稳定、生产条件优化等作出了贡献。他先后参与的极细粒级磁褐铁矿分离分选技术技改项目、弱磁机卸料板技改项目、磁选工艺管路技改项目、选矿工艺优化提升金银回收率项目,每年可分别创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1100万元、980万元、2800万元……他还带领技术团队编制了设备、工艺操作规程等内部实用教材27篇,组织一线人员进行培训80余场次。在王冬林的带领下,团队于2020年荣获“全国黄金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当好精神传播的“火炬手”

王冬林注重提升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时刻保持“充电”状态,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2017年,他有幸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我一定尽职尽责,反映农民工的心声。”他认真参加培训,并先后深入矿业、物流、环保、汽车制造等行业的6家企业开展调研,听取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农民工的心声,并把这些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带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党的十九大期间,王冬林踊跃发言,真实反映了农民工普遍关注的看病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把一线声音带到了北京。从北京回来后,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一如往常投入“4班3运转、每班8小时”工作中。他还尽职尽责传递党的声音,积极到农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让工友和广大党员群众体味到了原汁原味的精神食粮。王冬林在宣讲中这样说:“好好干,认真干,行行都能出状元。新时代青年要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不断创新。”

王冬林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不断超越自我,从普通党员到精神传播的“火炬手”,让党徽在基层一线熠熠生辉。

做推动产改的“践行者”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作为大理州产改示范企业,王冬林积极支持并参与产改工作。

“公司自产改以来,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更多职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待遇。”“产改还提高了我们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王冬林曾分享了自己参与产改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产改推进工作中,以“王冬林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大力推进“师带徒”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交流学习,为公司培养了更多选矿技能人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技改奇迹。

2016年选厂入选矿石品位和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磁选指标控制变得困难,特别是强磁选的褐铁精矿品位波动较大,有时甚至达不到销售要求的50%。面对新困难,王冬林和同事集思广益,最后提出将强磁机溢流斗矿浆液面作闸板控制的方案,增加了一项磁选指标的调控措施,有效减少公司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有一次,压滤机的电路出了故障,皮带突然停转,11吨矿石堆在上面动弹不得。王冬林他们班刚好到了下班时间,该由其他班来接手工作。“我们工作时间出的故障,有义务把它修好再交班。”王冬林没有立即下班,而是把全班人留下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修,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生产没有受到影响。

“王师傅为人好、技术精,大家愿意跟他学技术。”王冬林的徒弟张金荣在他的帮助下,从“新手”成长为了“能手”。

在同事们眼里,王冬林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爱思考,肯钻研,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公司产改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生产流程改造,不断推进工艺技术创新,为公司百亿产业智慧园区建设和全产业链延伸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王冬林说。

“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黄金行业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青年五四奖章”……18年来,王冬林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每一项荣誉背后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和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