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钊 李慧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但在现实工作中,有部分同志深入基层只注重了“调查”,却忽视了“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调查研究既要重视“调查”,更要重视“研究”,要把“研究”作为促进学习、提升能力、增强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
坚持深入学习,做到以“研”促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做到深入分析研究,领导干部必须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是能力不足、学习不够。不学习的研究是想当然的研究,必然事倍功半,达不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每一次调查研究当作学习的机遇,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全面学习与调研内容相关的政策、知识,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以“研”提能。调查要实事求是,研究也要实事求是,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有实事求是进行研究,不盲从、不唯上,树牢群众观点,领导干部的分析研究才能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经得起实践检验。同时,深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在深入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坚持经常深入研究,就能帮助领导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掌握基层实际、找准问题关键,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以“研”增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研究得更深入、分析得更透彻,就能把客观规律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深刻,决策就科学可行、有实效,反之,决策就会有偏差。因此,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领导干部必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形成破解难题、打开局面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后,要结合基层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弥渡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