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5月09日

“苦劳”,是一种无效劳动

□ 李世祖

华为某前高管曾写过任正非谈及“苦劳”和“功劳”的一件事,有个下属在和任正非汇报工作时说了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任正非听后说:“今后不准再说这种话,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还胡说什么功劳?”这种观点虽然看似苛刻,却揭示了一个职场真理:真正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创造效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付出。

现实生活中,“苦劳”常常被有些人当作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当工作成果不达预期时,人们往往会强调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试图用“苦劳”来换取认可。这种观念折射出对劳动价值的误解,也反映出职场中对结果导向的忽视。就像一位员工在会上振振有词地列举自己加班的时长,却拿不出实质性的成果,这本质上是对无效劳动的自我辩解。

传统观念中,“付出就有回报”的信条深入人心。人们习惯将努力程度与工作价值直接挂钩,认为只要付出了汗水,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思维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许有其合理性,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简单的付出与回报的对应关系已经不适用。市场经济讲究的是效率和效果,无效劳动不仅不会创造价值,反而会消耗资源。“苦劳就是无效劳动”这句话看似无情,实则道出了职场的本质。劳动的价值不在于你付出多少努力,而在于你创造多少价值。

无效劳动的泛滥对组织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会导致资源浪费,降低组织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工作氛围。当“苦劳”被过度强调时,反而可能忽视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整个组织的价值评判标准也会发生扭曲。比如,在一些单位中,大家更关注的可能是“打卡签到”“加班时长”等表面功夫,而不是如何真正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种现象不仅会拖累组织发展,还会让员工陷入“忙而无用”的怪圈。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劳动价值。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员工关注工作成果,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付出。同时,要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工作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