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在民族危亡之际发出的“爱国三问”,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中华大地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今天,重温“爱国三问”,对于我们激荡爱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爱国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你是中国人吗?”这一问,问出了民族的身份认同。无论身处何方,我们的血脉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标识。从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升起五星红旗,到无数华人华侨在祖国需要时慷慨解囊,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坚守。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明确自身的民族身份,是我们凝聚力量、团结一心的基础。
“你爱中国吗?”这一问,直击灵魂深处,是对爱国情怀的叩问。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无关乎利益,纯粹而炽热。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赞歌。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的爱国精神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新时代,这份爱体现在科学家们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默默奉献,体现在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逆行出征,体现在戍边战士为守护祖国边疆寸土不让。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一问,是对责任担当的追问。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一种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责任与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干部,到科技创新前沿的科研人员,从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到扎根基层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身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重温“爱国三问”,就是要让爱国成为我们的行动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我们以“爱国三问”为指引,激荡起新时代的爱国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