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形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股强劲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为党风政风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气象。作为新时代的普通党员,我们既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受益者,更应成为实践者和推动者。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每一名党员都应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成为党性坚强的忠诚践行者、纪律规矩的严格守护者、廉洁自律的模范示范者、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者和勇于担当的不懈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党性坚强的忠诚践行者,筑牢信仰之基。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对党员行为的规范,更是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基层党员干部虽然身处基层,但一言一行都关乎党的形象,只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强化理论武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锤炼政治品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常对照检查自身言行,看是否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只有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站稳立场、把准方向。践行初心使命,时刻牢记“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日常工作中严守政治纪律,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决策部署,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做纪律规矩的严格守护者,绷紧纪律之弦。纪律规矩是党的生命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确了党员的行为准则,划出了纪律红线。党员干部若放松纪律约束,就容易滋生“微腐败”,损害党群关系,只有严守纪律规矩,才能确保党组织肌体健康。要筑牢纪律防线,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守住行为底线,从小事小节做起,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坚决杜绝“小节无害”思想,防止“破窗效应”,做到不越雷池、不踩红线。要强化监督意识,不仅自己要守纪律,还要敢于同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做廉洁自律的模范示范者,秉持清正之风。廉洁自律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指“四风”问题,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党员干部如若放松自我要求,可能被“围猎”或滑向腐败深渊,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常怀敬畏之心,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时刻以反面典型为镜,做到慎独慎微,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让清廉成为思想自觉。要培养健康情趣,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主动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管住“八小时内外”,培育健康生活情趣。要弘扬清廉家风,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人”,过好“亲情关”,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正家风、立规矩,让家庭成为廉洁的坚强后盾。
做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者,践行宗旨之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真心实意为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深入群众察实情,主动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一线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摒弃“打卡式”“盆景式”调研。要办实事解难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做表面文章,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要甘于奉献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默默耕耘,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勇于担当的不懈奋斗者,扛起时代之责。奋斗是新时代最鲜明的底色,实干是共产党人最质朴的本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倡导真抓实干,为新时代奋斗者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若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会贻误改革发展良机。只有扛起为时代、为人民奉献的责任,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要增强斗争精神,面对矛盾挑战,摒弃畏难情绪,主动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较真碰硬,用实际行动捍卫群众利益。要提升能力本领,主动钻研政策理论、专业知识,补齐能力短板,在基层实践中积累经验,练就破解难题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坚持实干为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脚踏实地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在关键任务中勇挑重担,用汗水和实干书写奋斗答卷。
(作者单位:云龙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