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6月21日

祥云县鹿鸣乡——

农光互补激活乡村“生态财富”

□ 通讯员 徐亚园 陈治学 施雁莎

近日,祥云县鹿鸣乡上海援建肉牛养殖基地传来喜讯,9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成功销往贵州,平均售价超13000元。这份喜悦不仅是“光伏+养殖”农光互补模式结出的硕果,更是鹿鸣乡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走进鹿鸣乡上海援建肉牛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科技与生态交融的独特画面: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光伏板下,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丝毫不受烈日的侵扰。光伏板不仅有效降低了高温对肉牛生长的不利影响,更与养殖场形成了完美的生态闭环。而肉牛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制作成优质有机肥,滋养着基地种植的牧草,真正实现了“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殖”的循环发展。

这份生态智慧的背后,离不开王正兰夫妻这样的创业者。自2024年3月租用上海援建肉牛养殖基地以来,夫妻俩全身心投入肉牛养殖中,精心照料每一头牛。如今,基地肉牛存栏已达120头。夫妻俩不仅自己发展,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成为鹿鸣乡肉牛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为促进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提升肉牛品种整体核心竞争能力,2024年,鹿鸣乡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成立华西牛胚胎移植基地和专家工作站,成为全县唯一开展华西牛胚胎移植的乡镇。通过先进的同期发情与冷冻胚胎移植技术,今年,上海援建肉牛养殖基地的29头胚胎移植牛中有21头成功受孕,待小牛长到200斤,学院将以50元一斤的价格回收,为鹿鸣乡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据鹿鸣乡副乡长李晓江介绍,在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鹿鸣乡构建起“一互通一降低两提升”联农带农机制,整合146万元资金,推动形成“养殖基地+养殖大户+分散养殖”的产业布局。而“光伏+养殖”模式更是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光伏肉牛养殖场租金与光伏发电收益的30%用于搭建联农带农网络、扶持低收入群众发展产业及给予其他帮扶,其他70%的收益则统筹用于全乡7个村的小型公益事业建设。

从生态循环到科技赋能,从产业升级到共同富裕,鹿鸣乡的“光伏+养殖”农光互补模式既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乡村振兴的创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