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6月27日

祥云县刘厂镇——

“小蚕茧”织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 通讯员 赵净曦 单玉良

近年来,祥云县刘厂镇以“立桑为业、多元发展”作为产业发展思路,把蚕桑作为重点产业精心培植,走出一条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新丝路”。2024年,全镇种植蚕桑1.95万亩,产值达1.86亿元,年养蚕量超7万张,产茧量3158吨,蚕茧均价稳定在每公斤59元以上,培树丝绵被加工企业10余户,实现了从“小蚕茧”到“金茧子”的价值跃升。

党建引领

织密产业发展“组织网”

刘厂镇通过构建“党委牵头、支部落实、党员示范”联动机制,带动蚕桑产业实现从分散经营向组织化、标准化转型,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企业带动+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突出人才双向培养模式,将年轻技术人才培养成党员,将本土优秀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实现优秀人才双向发展、多项服务。通过整合驻村工作队、党员技术骨干和“土专家”力量,成立党员技术服务队,为蚕农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保价收购”一站式服务,实现“指导不停歇”“收购不断档”。

科技先行

打造高效养殖“新标杆”

刘厂镇推广“良种+良法”模式,引进抗病性强、产叶量高的“农桑8号”“祥桑1号”品种,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桑叶产量提升30%以上。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在共育中心引入智慧温湿度控制设备和自动消毒技术,为小蚕生长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推行大棚省力化养殖技术,通过实施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消毒防病等标准化流程,单产水平显著提升。蚕茧单产从每张40公斤提高至每张43公斤,优质茧比例超95%。

延链强链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刘厂镇围绕打造蚕桑副产品,开发桑叶茶、桑叶粉、桑葚干、桑葚酒、蚕丝被等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镇大力扶持精深加工业,打造企业品牌,共培树10余户丝绵被加工企业,每户每年可销售丝绵被超100床,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雲雪”牌蚕丝被远销全国各地。此外,刘厂镇积极与县内龙头企业皇正集团合作,制售领带、丝质服饰等高端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蚕丝被、桑叶茶等产品入驻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推广,线上销售额占比达25%。松梅村还联合企业积极申报“松梅蚕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联农带农

铺就共同致富“新丝路”

刘厂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保底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共享产业红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养蚕专业大户+普通养蚕户”合作发展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享蚕种价格优惠、免费技术服务、保底收购价等。此外,充分发挥合作社、种植大户作用,将村集体标准化蚕棚出租给大户,以“固定工+季节性工”模式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发放工资超20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全镇养蚕户户均收入达14万元,人均收入约3.5万元,实现逐年稳定增长。

从“一粒茧”到“一根丝”,再到如今的“一条链”,刘厂镇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强村富民的“金钥匙”,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