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何丽 张竞懿
为巩固脱贫攻坚医保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让群众更有“医靠”,永平县医保局聚焦主责主业,对标对表,精准发力,采取“五化”举措让医保服务可感可触,群众对医保工作的满意度更加提升。
宣传“广泛化”,实现医保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宣传机制,将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医保惠民政策及时准确“飞入寻常百姓家”。紧扣群众最关心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报销流程、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申请等核心问题,缴费标准年度变化、报销比例调整、医保目录更新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制作新旧政策对比表,用清晰直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政策。
数据“精准化”,守牢不发生因病返贫的底线。强化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建立全县统一的“精准参保动态管理台账”,实时掌握各类人群参保状态,制定差异化动员帮扶策略。2025年,资助参保资金达250.57万元,覆盖2.78万人。通过精准识别、动态跟踪、分类施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截至目前,全县参保完成率达99.65%以上,重点人群实现100%参保,有效防范了“断保”“漏保”风险,为乡村振兴构筑了坚实的“防贫坝”。
待遇“惠民化”,构建医疗“三重保障”的安全屏障。巩固基本医保“主阵地”。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左右;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扩大保障范围;规范慢特病管理,简化认定流程,方便患者就医用药。强化大病保险“减负器”。对困难群体实施大病保险倾斜支付政策,起付线减半、分段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等,实际报销比例显著提升。夯实医疗救助“托底线”。聚焦救助对象,全面落实资助参保、门诊救助、住院救助政策;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合规医疗费用,由医疗救助按规定给予托底保障;大力推行救助对象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2024年,全县医疗救助基金支出999万元,救助45681万人次。
关口“前移化”,激活医保服务“神经末梢”。强力推动医保服务资源下沉、关口前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建成标准化乡镇医保服务站7个,村级医保服务站75个,银行医保服务站11个,保险公司医保服务站5个,工业园区医保服务站1个,实现群众医保事项“门口办”“多点办”,建立“主动上门+精准代办”服务机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等特殊群体,主动上门服务、协助线上办理、解答疑难问题。
服务“智能化”,让群众“医靠”更安心。全力推广普及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等线上服务渠道,引导群众熟练使用手机进行参保缴费、参保凭证打印等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深化“互联网+医保”应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扩大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场景覆盖范围,群众在县域内定点医院、药店可实现“刷脸就医”“扫码购药”。强化智慧监管效能,2024年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发现并处理疑似违规数据5209人次,追回及拒付违规医保基金14.77万元,有效守护了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