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利梅
“笃笃笃、嗤、嗤……”在剑川县甸南镇天马村天艺园木雕馆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剑川木雕的传承人施顺华正手持刻刀,精心雕琢着《鲤鱼跃龙门》。木屑纷飞间,木雕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施师傅,去年的传承人补助到账顺利吗?”近日,剑川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来到天艺园木雕馆,向施顺华了解情况。施顺华放下刻刀,看着馆内正在 “沉浸式”体验木雕手作的游客,高兴地说:“非常顺利。镇纪委的同志也经常来走访,有问题随时能反映。现在政策扶持给力,县里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每天都有不少外地游客来体验木雕手作,剑川木雕借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功‘出圈’啦。”
“雕得金龙腾空舞,镂出金鸡报五更,刻成百鸟枝头唱,雕花引蜜蜂。”这句民间谚语正是剑川木雕精湛技艺的真实写照。为守护好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县纪委监委主动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政治责任,创新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对木雕产业发展全链条进行全流程监督与活化利用,为剑川木雕保护传承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剑川木雕保护传承工作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直接影响保护成效。剑川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走访、联合督查等方式,对各职能部门政策落实、履职尽责、项目审批、经费使用等情况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构建“党支部+协会+公司+基地+个体户”五位一体经营模式,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木雕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建立动态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回访从业者和企业,督促相关部门优化帮扶举措。
剑川县纪委监委还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文旅融合发展一线,督促文旅、发改等部门深挖木雕文化内涵,创新“木雕+”产业形态。当前,剑川县集创作展示、研学体验、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木雕馆纷纷涌现,“木雕文化节”“非遗研学游”等活动精彩纷呈,木雕元素深度融入民宿、餐饮、文创产品中,实现了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展示,拓展了文旅融合新空间。全县从事木雕产业的人员超过2.5万人,木雕产业年产值超5.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剑川木雕从传统手工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事关文脉传承,责任重大。”剑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监督+服务’模式,主动倾听木雕从业者和企业心声,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难题,以高质量监督执纪推动剑川木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