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6月30日

宾川县鸡足山镇寺前村——

多元旅居 白族村落迎蝶变

□ 通讯员 孟云

作为鸡足山南麓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白族村落,宾川县鸡足山镇寺前村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挖优势资源,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独特魅力,构建起“民宿集群+民房旅居”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加速旅居产业发展,鸡足山镇围绕寺前村白族传统村落文化,精心谋划村庄发展,积极争取发展项目60余个,累计整合资金28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白族民居改造、墙体彩绘、古树木保护等项目。随着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寺前村游客数量不断增多,各类民宿、饭店、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寺前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文明村”“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等,“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旅居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目前,全村41户人家经营民宿,占全村总户数的56.94%,拥有特色客房200余间。

在寺前村,旅居者每月只需花1000元左右的租金,就能享受轻松惬意的旅居体验;追求“慢生活”的旅居者,则可选择一年支付3万元租金,租下一间民房,深度融入当地生活;更有部分旅居者租下民房,精心装修改造后进行民宿运营,为寺前村民宿旅居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寺前村各类旅居者超过70位,多元旅居模式正悄然成型。

随着旅居业不断发展,村民们将空闲老房屋出租给游客,唤醒沉睡资产;200余名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售卖土特产品、景区务工等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通过举办篝火晚会、民族节庆等活动,寺前村进一步放大文旅融合效应,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

立足资源禀赋,以旅居为抓手,寺前村着力推动旅居产业特色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