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钟鼓楼是祥云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上有铜壶滴漏,作报时用。明清时代多次维修,现存建筑系清末重修。1983年被公布为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经批准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高约21米,为老城东南西北四条街的交汇点,通体分为四层,一、二层为方形,三、四层为八方形,下层贯通街衢,方长11.15米,中有四棵合抱木柱,共四拱券门,每一门洞上方有题额,东为“辉联东壁”,西为“瑞启西垣”,南为“彩焕南云”,北为“恩承北阙”。二层系四角贴墙出檐,三、四层逐层收编迭架,改以八角斗拱,出挑成檐,顶为陶质葫芦顶。钟鼓楼属典型的楼阁式建筑,它对研究明清时期楼阁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王自林 赵功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