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磊 张丽
张运峰,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漾濞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党组副书记。
6月26日,张运峰做客由政协大理州委员会和大理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媒体直播节目《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就漾濞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向大家进行了介绍。
“三个贯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格局
主持人: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方面,漾濞县有哪些成功经验?
张运峰:近年来,漾濞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三个贯穿”为抓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营造浓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为扎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全过程。漾濞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制定出台《漾濞县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规定(试行)》,不断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主体班次必修课程、纳入“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培训必修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全县各级部门主题党日活动,把党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有效衔接。
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以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教育基地等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一家亲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案,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各族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突出实践育人导向作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传统美德文化进校园”“传统经典诵读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深走实。
贯穿于社会教育全过程。以民族团结进步日、宣传月等为抓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党的民族工作伟大成就,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创新传播载体手段,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传播矩阵,用各族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生动地在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切实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文旅融合“四抓”促“三交”,同心共筑中国梦
主持人:近年来,漾濞县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书写了文旅促“三交”新篇章。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运峰:一是抓规划出政策,拓展交往交流交融空间。漾濞县编制了《漾濞彝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金光示范片区规划(2022—2024)》。按照“一带、两核、两区”进行布局,“一带”:以金光公路为轴线,连接金牛村、石门关景区和鸡茨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两核”:以石门关高端休闲度假中心和鸡茨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为核心;“两区”:指金牛旅游前导区和村生态休闲区。
“两核”与“两区”互为补充,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旅游产品互补、路线互通、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新格局。将金光片区打造成为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休闲农业、绿色康养、节庆展会为一体的高质量文体商旅综合体,成为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示范区。
二是抓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交往交流交融载体平台。深入实施文旅产业“七项重点工程”,凸显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苍山大花园、石门关、彝族打歌、民族刺绣在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可开发的旅游优势资源,发展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解决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问题。鼓励和支持本地优势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以石门关、云上村庄为龙头,积极推进阿尼么等景区综合开发,打造精品景区;以环苍山国家步道建设为重点,打造服务区、体验区、游憩区,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半山酒店、高端精品酒店、特色旅游民宿建设,打造旅游品质住宿体系;推动云上新天地名品时尚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实施佬婺山陬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滇缅公路抗战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
三是抓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有声有色。推进“枝繁干壮”工程,将旅游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旅游各方面。挖掘、整理、宣传漾濞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以纪录片、微视频、书籍、民族节庆、非遗展演、知名作家采风、读书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和丰富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乡村、文化创意、生活体验、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漾濞核桃节、“二月十九街”等节庆活动为各民族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社会共识、增进“五个认同”提供有效载体。
四是抓内联外延,营造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构建上海奉贤、漾濞双向旅游机制,与上海奉贤南桥镇签订了职工疗休养合作框架协议,吸引东部游客来漾濞旅游康养,把沪滇协作打造成促进漾濞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