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04日

南涧县乐秋乡——

“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赚钱养家两不误

□ 通讯员 杨国华

“这些年,米家禄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旅游景点、冷链中心都建到了家门口。以前需要去外省打工,一年才能回家一次,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日子过得越来越甜了。”南涧县乐秋乡米家禄村委会下龙脉地村村民张花的话语,道出了乐秋乡众多村民的心声。

近年来,乐秋乡聚焦群众“就业难”与“顾家难”的双重矛盾,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链条,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加强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多元合作等,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多元化增收。

在乐秋乡东升村委会母脉地村,由于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村里土地闲置,但也有一些需照顾家庭的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为打破这一困局,村里积极行动、招商引资,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种植烤烟、青豌豆、紫甘蓝等。如此一来,村民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们还自发组建了10余人的妇女劳务合作团队,由负责人统筹对接用工需求,组织村民就近承接务工,人均日薪达120至170元。“在这里,只要愿意干活,每人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能满足基本的家庭生活开支。”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双轨增收模式,不仅能满足本村“出不去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还辐射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实现了户均年增收1万至2万元。

依托乐秋乡农特产品收储集散中心,米家禄村委会红兴村每天青豌豆收储运转量达100吨以上,每公斤价格约为13元,产值十分可观。红兴村将青豌豆种植与“无量幸福小院”打造有机结合,带动了100余位留守老人、13位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企业还在村里流转300余亩土地,打造连片种植青豌豆示范带并返包管理,既吸纳村民就业,又推动青豌豆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米家禄村坚持“群众主体性+利益共享性”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民宿、旅居地等,有力助推当地旅游服务业发展壮大,红兴食堂、民宿、商铺、切格野奢营地共吸纳村民就业30余人,聘请零工800余人(次),工资支出约74万元。

为了让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乐秋乡在盘活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围绕特色产业精准招商,积极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营、村民参与”三位一体模式,为群众创造了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