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梅红玉 杨印品 张洁) 近日,漾濞县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21个智能化监测点位覆盖平坡、漾江、安南等片区,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生态保护监测网络。这标志着保护区资源管护能力迈入了智慧化管护新阶段,让绿水青山的生态守护拥有了“千里眼”与“顺风耳”。
据悉,这套总投资208万元的智慧监控系统,深度融合了高清视频、红外热成像和环境传感技术,是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程。项目覆盖漾濞县苍山西坡3个乡镇9个村,建设有1个中心机房和3个管护站机房。监测数据分区域汇聚,其中,平坡管理站接收8个点位数据,漾江管理站接收9个点位数据,安南管理站接收4个点位数据,所有数据最终统一接入漾濞县苍山分局和保护区管理局中心机房,可实时监控全县21个点位的43个画面,实现全域生态状况“一屏统览”。系统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不受气候影响,有效弥补了人防短板,大幅提升了管护效率和能力,为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火和生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作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片区保护与监测项目的重点,该系统不仅能提供长期、连续的生态监测数据,还支持长达180天的视频回溯,为事件核查与科研提供支撑。目前,数据已接入州级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