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07日

中药材种植让土里长出了“金子”

□ 李源江

洱源县炼铁乡纸厂村,坐落在罗坪山脚下,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微风拂过,牛羊点缀其间,壮美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十四五”期间,纸厂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纸厂村“两委”班子与驻村工作队经深入调研、论证,提出发展中药材木香种植目标。为打消村民顾虑,党员干部带头在石桌子组的陡坡开垦试验。白天挥汗如雨,夜晚围炉钻研,还请来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将从土壤改良到育苗移栽的每个环节都拍成视频,用彝汉双语向村民讲授,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树立了榜样,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木香。

第一年木香试种成功,当收购商的货车驶入村庄,电子秤上的数字不断跳动,种植户杨阿迁接过钞票激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知道土里能长出‘金子’。”信息迅速传遍彝山,次年开春,漫山遍野皆是新栽的木香苗。村里成立合作社,与药企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驻村工作队搭建起联系专家答疑平台,建立“1名技术员+10户农户”的结对帮扶机制。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木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纸厂村的一项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的浪潮奔涌向前。今天,上千亩附子在地里铺开墨绿地毯,百亩山萮菜的白花点缀山间。为攻克技术难关,“村两委”选派青年骨干外出学习,归来后在田间地头开设课堂。

脱贫户陆万足去年种植附子7 亩,年收入达8万元,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在纸厂村,像他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通过种植中药材,摆脱了贫困,还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

推广中药材种植,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观念,让纸厂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羊肠小道变身宽阔的水泥路,简易房屋已被白墙黛瓦的小洋楼取代;文化广场上,音乐声悠扬,彝族乡亲们身着艳丽的百褶裙,跳起欢快的搭梯舞,银饰碰撞的叮当声,远处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曲交响乐;抖音平台上,年轻的彝族姑娘小伙推介家乡药材,根据订单发往全国各地……

纸厂村的蝶变,成为炼铁乡“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展现了产业发展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