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唐亚玲
7月2日,祥云县鹿鸣乡凤凰山洞经音乐传习所内古乐悠扬,二胡与三弦的旋律时而似高山流水,时而似细雨绵绵,古朴的乐音在绿荫间萦绕不绝。这里正在举行祥云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活动,由县文化馆馆长杨春平带领的专家组正严谨细致地对传承人技艺进行评估。11位民间艺人轮番登台,各展所长。专家们认真倾听技艺展示,深入了解传承脉络。
鹿鸣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柔美清正,以庙会演奏为主,广泛用于民间祭祀节庆和农村红白喜事。据鹿鸣庙山文昌宫碑文记载,鹿鸣洞经音乐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十分盛行。其中,鹿鸣乡弥长村传承的洞经音乐有一种独特的定音定弦方法,“拉”部和“弹”部的定音定弦灵活多变、丰富多彩。2011年,鹿鸣洞经音乐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在鹿鸣乡文化站及洞经音乐传承人的努力下,《鹿鸣洞经音乐》一书出版,为这项古老艺术的传承留下了宝贵文献。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份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正焕发新的生机。
“我从小看着父辈演奏洞经音乐,自己也比较喜欢,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份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下去。”鹿鸣村四组村民杨寿仁动情地说。他家祖祖辈辈传承洞经音乐,到他已经是第五代。自幼耳濡目染的他,至今已经演奏洞经音乐38年了,精通洞经谈演、古乐器演奏及打击乐技艺。在评审现场,他娴熟地演绎了三弦、二胡、唢呐等乐器,并进行了洞经诵唱展示。
祥云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会长刘柱楠说:“鹿鸣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演奏技法和曲目全靠口传心授,乐器多由家族分散保管,演奏形式独具特色——既可合奏,又能独奏;既有纯音乐演绎,又有弹唱演奏,在祥云洞经音乐中具有独特代表性。随着老一辈传承人年事渐高,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我们通过认定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展演等多种方式,一起守护这份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