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08日

十年扑火护青山

□ 年耀红 文/图

2024年11月17日,罗灿明和他的队友们在洱源县应急管理局专业扑火队驻地附近,使用喷水枪和风力灭火机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演练。

2024年1月5日,在洱源县邓川镇,罗灿明使用风力灭火机开展灭火演练示范,全力备战春防。

2024年3月15日21∶11,罗灿明和他的队友们在凤羽镇罗坪山森林火灾扑火现场休整。

2024年3月16日7∶41,罗灿明和他的队友们在洱源县凤羽镇森林草原火灾中经过一夜的扑火作业后撤到临时营地休整。

2024年1月12日,罗灿明和他的队友们在洱源县城弥茨河边,使用水泵开展防涝、灭火应急演练。

2024年12月24日,罗灿明和他的队友们骑着山地巡护摩托车从洱源县应急管理局专业扑火队驻地出发,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护。

2025年3月31日,罗灿明(后排右一)和他的队友们在带装巡护中合影。

在洱源县连绵的层峦叠嶂间,总有几抹耀眼的橙色身影穿行其间,那不是徒步和穿越的游客,而是森林和草原的卫士,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青山绿水,罗灿明是这支队伍中普通的一员,也是经历了十年淬火熔炼的老兵。

2016年,28岁的罗灿明第一次踏入洱源县罗坪山林场这片寂静山林,当时,眼前蓊郁苍翠的树木于他尚觉陌生。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调到洱源县应急管理局专业扑火队工作,任扑火队一班班长。他们这支队伍,除了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以外,还担负着山洪、泥石流抢险救援、城市内涝排涝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他没料到,肩上那扑火的喷水枪和风力灭火机一扛,光阴已悄然走过了十个春秋,他和同事们默默地守护着洱源这一片绿色家园。

“初来时背喷水枪和风力灭火机,就像一座山压在肩上,沉得喘不过气来。”罗灿明回忆初到灭火队时的情景憨厚地笑出声,“可现在,这铁家伙仿佛和我融为一体,扛着它爬山都没什么感觉。”十年的扑火锤炼,他早已炼就一副钢铁般的筋骨。队员们心头始终挂着警戒钟,每一次远远望见山脊间升腾起异样的白烟,都好像悬在喉头的一把利刃,他们深知:“山火就是个难缠的孩子,眨眼间,便能酿成大患。”

2019年那个分外寒冷的春节,罗灿明和队员们在罗坪山扑救肆虐的山火。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如刀割,饥寒交迫间,崎岖山路上突然出现了几个蹒跚移动的黑点——竟是山下村民不避严寒,循着火光,自发背着、挑着东西爬了上来,掀开背篓的纱布、盖子,饭菜的暖意霎时蒸腾起来,融化了满山的冷气,也暖了他们的心。至今那背篓里冒着热气的饭菜,让罗灿明记忆犹新,一直热在他的心头。

2024年4月,刚扑灭一场大火的队员们还未歇息,集合的哨子声又刺破了驻地的宁静——凤羽镇火情告急!灭火现场,队员杨利欢的身影几近被烟火吞噬。那一刹那,罗灿明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当杨利欢带着一身焦糊冲过火浪脱险的那一刻,支撑着罗灿明站立的力气仿佛瞬间消散,双腿发软,心脏狂跳。回忆那时情景,那是队友死亡深渊上的一步侥幸,也是并肩战友间的性命交托,更是灭火队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十年山火淬炼,烟与火凝练成他们生命的底色。在洱源的山林里,像罗灿明这样的防火员还有很多,他们朴实而普通,巡守在山林间,在火情、险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都能冲锋在前。十年里,罗灿明和他的这支队伍,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累计近1000人次。

青山无言,却因他们的守护而葱茏,那一抹穿行于绿浪中的橙色,是森林深处最坚韧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