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艾靖媛
近年来,永平县委党校聚焦“为党育人、为党献策”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能力需求,多方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焕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聚焦主责主业,筑牢思想根基“压舱石”,提升政治引领力。强化理论教育,坚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通过系统讲授、原著导读、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突出党性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教育贯穿培训全过程,运用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资源,组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为学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永葆政治本色。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共同研究课程设置机制,构建“1+3+N”课程设置体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学员培训需求打造精品课程、专题课程,实现主课分量足、质量高、效果好。
聚焦守正创新,点燃教学相长“新引擎”,提升教育感染力。推动教学方法“破冰”,推行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座谈式等多元教学方法。依托“复旦·永平”校地合作探索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打造与兄弟党校互访互学的“交换课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课堂联办、教育成效倍增。促进师资队伍“升级”,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教师。实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将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基层代表、专家学者纳入师资库,与兄弟党校、上级党校、周边高校师资共享,为高质量教学提供坚实支撑。打造智慧校园“赋能”,运用网上党校、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等网络学习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宽优质课程来源,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运用扫码签到、学业测试、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提升学员管理工作质效。依托组织信息化平台,建立党员干部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实现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落实“应训尽训、全面覆盖”。
聚焦知行合一,搭建学用转化“立交桥”,提升实践驱动力。强化需求导向“精准滴灌”,建立训前需求调研、训后评价反馈机制,了解不同党员培训需求,坚持精准培训,分层分级,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制定不同培训计划,因需施教,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培训内容解渴管用、有的放矢。深化调查研究“以学促干”,深化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布置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民族团结、组织建设等调研课题,让学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实践调研,促进学习成果向实践能力、工作思路转化。
聚焦严管厚爱,涵养优良学风“生态圈”,提升内生约束力。完善管理制度“立规”,制定并严格执行学员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覆盖学习研讨、课堂纪律、生活管理、考核评价全过程。构建“训前—训中—训后”全链条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全程跟班、组织员严格管理、班委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确保管理无死角、全覆盖。加强学风建设“树风”,将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开设廉政课程,引导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实施科学考评“促效”,构建“量化考评、培训考核、表现反馈、成果评估”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全面客观。建立违规违纪学员处理档案,压实学员派出单位管理责任。以从严从紧要求营造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为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