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09日

铺展在苍洱大地上的美丽风景线(一)

“绿皮车”行驶在老广大线上。

□ 罗正友 文/图

在苍山洱海的环抱之中,一条钢铁巨龙犹如灵动的丝带,轻柔地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将滇西千年的文明与现代繁华紧密相连。这条铁路,承载着白族儿女百年的梦想,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乘客在疾驰的列车上,可以尽览沿途的无限风光,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如今,乘火车前往大理,已成为一场充满惊喜与期待的旅程,更是一次见证历史变迁的时光穿梭之旅。

从“铁路难”到“滇西通”的壮丽史诗

曾经,滇西大理与外界的交通颇为不便,铁路在这片土地上更是稀罕之物。二十世纪前,大理主要依靠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与外界相连。一队队骡马满载茶叶、盐巴和布匹,在崇山峻岭间缓缓前行。从昆明到大理,马帮需耗时半月有余;即便汽车问世,崎岖的山路仍让这段旅程充满挑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这句名句用以形容昔日大理的交通状况亦恰如其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如此描绘大理的交通:“路皆缘崖,下临深渊,行者股栗。”这种闭塞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物资流通,也阻碍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大理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却因交通不畅而难以尽显其风采。然而,滇西人民对铁路的期盼从未停歇,他们渴望火车有朝一日能轰鸣着驶入这片美丽的土地,为他们带来外界的繁荣与机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打通国际运输通道,支援滇西抗战,滇缅铁路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该铁路起点设于今昆明北站(时称昆明总站),终点延至缅甸腊戌,全长达960公里。1938年12月,国民政府启动工程,线路途经安宁、一平浪、禄丰、广通、楚雄、姚安、祥云、弥渡、南涧、云县、耿马等地,最终由孟定南定河口出境。滇缅铁路分为两段:东段自昆明至祥云县清华洞,长410公里;西段则由清华洞延至孟定,长470公里。全线采用米轨设计,方便与缅甸铁路接轨,并连通至缅甸密支那铁路线的腊戌站。

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多已参军出滇抗日,劳工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妇女和儿童。白族、彝族、傣族、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均参与了滇缅铁路的建设。他们使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横断山脉间凿隧道、铺路基、挖土石方,修建车站,架设桥梁,用生命书写了抗战史诗。

复杂的地理环境给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断粮时有发生,瘴气和疟疾也不断威胁着建设者的生命。滇缅铁路汇聚了30余万人的心血,他们倾注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平均每推进8米,就有一人伤亡。然而,日军出兵攻占缅甸并进犯滇西,为防止日军利用铁路快速推进,中国下令炸毁在建的铁路。

历经3年零5个月的建设,滇缅铁路全线完成了50%以上,却被迫停工,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但滇缅铁路的修建与炸毁,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滇西铁路建设史上悲壮而浓墨重彩的一笔。半个多世纪后,在昆明西山碧鸡关、楚雄禄丰、一平浪和临沧云县等地,仍能看到滇缅铁路的隧道、界桩、路基等遗迹,它们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1992年,广大铁路旧线(广通—大理,俗称“老广大”)的开工建设,犹如春雷炸响,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苍山洱海。它成为了滇中城市群与滇西地区的重要纽带。历经数年艰苦奋战,1998年,广大铁路终于建成通车,大理从此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与外界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广大铁路,是云南省与原铁道部合资修建的一条地方铁路。它东起成昆铁路的广通站,西至大理市下关,途经楚雄市、南华县、祥云县、弥渡县,全长213公里,其中大理州境内长达109公里。初期,广大铁路设备较为简陋,运行速度偏慢,运输能力有限。这条单线内燃机车牵引的铁路,虽如“毛细血管”,却使昆明至大理的时空距离从“三日达”缩短至“朝发夕至”。广大铁路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苍洱大地上生根发芽。

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历经16个月的紧张施工,广大铁路设备补强与电气化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堪称铁路领域的一次“大手术”。施工期间,如同在繁忙的“动脉血管”上精细操作,既要确保每日55对列车正常运行,又要同步完成设备补强、到发线延长等12项关键任务。工程总投资达13.38亿元,成功将钱粮桥、沙桥等11个车站的到发线由450米延长至680米,南华、姚安等站更延长至880米。

此次改造为铁路注入了新活力,内燃机车全面升级为电力机车,货物列车编组能力提升至原先的三倍,运能释放如“开闸放水”,整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减轻了昆明至滇西方向的运输负担,为大理的经济与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乘火车前往大理,感受这座城市的民俗魅力,大理旅游业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