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开 文/图
清晨的无量山还浸在薄雾里,南涧县公郎镇中山村的吕奶奶已经系上蓝布围裙。灶台上升起的青烟裹着柴火香,她踮脚取下房梁上悬挂的火腿,刀光闪过,琥珀色的肉脂断面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把无量山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月精华都凝在了这一刀切片里。
无量山火腿的诞生,是一场肉和佐料与时间默契共舞的成果。每年霜降过后,当地的彝族同胞便开始筹备这场味觉盛宴。精选无量山散养黑猪后腿,这些在山林间奔跑的生灵,肉质紧实且富有弹性,正是制作火腿的绝佳食材。腌制的过程如同古老的魔法仪式,粗盐要均匀地揉进每一寸肉里,八角、草果、花椒等十余味香料混合成独特的腌料,在竹篮里封存三日,让咸香与肉香初次交融。
真正赋予南涧火腿灵魂的,是无量山独特的气候。这里海拔2000米的山风,带着云雾的湿润与松林的清香,掠过晾晒火腿的木架。白天吸收阳光的暖意,夜晚浸润山间的寒露,火腿在这种昼夜交替中悄然蜕变。经过至少18个月的自然风干,脂肪层由乳白转为透亮的琥珀色,瘦肉呈现出诱人的枣红色,表皮布满细密的盐霜,宛如裹着一层天然的“糖霜”。
无量山的乡村,随处可见“火腿宴”的招牌,这是藏在烟火里的舌尖狂欢。最家常的吃法,莫过于煮火腿。切一大块火腿肉,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用火钳均匀转动,让火腿表面都能受热,直到表面的皮层变得焦黑再放进清水里浸泡,大约30分钟捞出来刮洗干净,将其放到铁锅里用小火炖煮。火腿独特的腌制风味在煮制后更加突出,它既带有腌制食品特有的咸香,又有炖煮带来的柔和口感。
若论待客的硬菜,无量山火腿煮无量山乌骨鸡肉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乌骨鸡与火腿同炖,乳白的汤汁翻滚间,火腿的醇厚与鸡肉的鲜甜完美融合。舀一勺汤入口,鲜得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再吃一口吸饱汤汁的火腿,紧实的肉质里迸发着浓郁的咸香,越嚼越能感受到岁月沉淀的风味。
在南涧人的巧手下,火腿还能化身各种创意美食。火腿炒饭粒粒分明,火腿丁的咸香与米饭的清甜交织;火腿炒青头菌,山野菌菇的鲜味被火腿激发得淋漓尽致;就连小小的破酥包,也因火腿丁的加入而别具风味。
对南涧人来说,火腿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乡愁的寄托。游子离家,行囊里总少不了几块切好的火腿,每当思念家乡时,煮上一块或蒸上一盘,熟悉的香气便能瞬间勾起儿时围坐火塘吃火腿的温馨记忆。
在无量山的村落里,制作火腿的手艺代代相传。从选肉、腌制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祖辈的智慧。年轻一代虽然走出大山,但逢年过节,总要回家跟着长辈学习制作火腿,他们用手机记录下制作的传统工艺,通过短视频分享给远方的朋友,让无量山火腿的香气飘得更远。
如今,无量山火腿早已走出南涧,成为云南美食的一张闪亮名片。电商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美食节上,南涧火腿的展位前总是挤满尝鲜的食客。但无论走得多远,南涧人始终坚守着传统工艺,用山风与时间,继续书写着无量山火腿的传奇。
当夕阳染红无量山的天际,炊烟再次升起,火腿的香气又一次在村落里弥漫。这咸鲜交织的味道,是自然的馈赠,是时间的杰作,更是南涧人刻进骨子里的生活印记。每一片火腿,都是一段故事,诉说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也传递着南涧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