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10日

漾濞县太平乡——

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融合 千亩粮田蓄势勃发

□ 通讯员 张春林 赵燕飞

去年以来,漾濞县太平乡以党建为引领,以耕地保护为核心,以土地整治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推动粮食种植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

长期以来,太平乡部分区域的耕地存在碎片化、质量退化等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当地农户主要以传统玉米种植、小规模经济作物种植和传统养殖业为主,粮食种植效益不高,产业小散弱、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也成为群众增收路上的“拦路虎”。

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太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耕地保护与粮食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多方协调争取资金,选取构皮村、平地村作为试点推进土地整治建设,由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规划实施土地整治和粮食种植项目,并提供优质粮食品种、先进种植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支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户增收。

项目实施前期,两个试点村分别由村党总支书记带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前往先进地区学习土地整治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经验,为探索产业振兴路径汲取“养分”。此外,在协调土地整合事宜方面,试点村党总支牵头,党员带头向群众讲解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整治工作意义和粮食产业发展规划,动员群众参与。最终,成功与131户农户签订土地整治协议,有效整合分散闲置土地资源近1200亩,为粮食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我家的地又小又贫瘠,种粮食不划算,就一直荒着。现在村里搞土地整治,发展规模化粮食种植,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每亩年租金400元,还能在基地务工,比自己种地强多了。”农户杨彪说。

据介绍,目前,两个试点村已完成土地整治及流转工作,配套完善了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在近1200亩土地上完成了玉米播种。预计到今年底,这片经过整治的土地将迎来粮食丰收。效益稳定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周边50余名群众就业务工,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

“我们将以构皮村、平地村为示范,持续做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努力打造全县耕地保护与粮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建设‘粮食安全示范乡’。”太平乡副乡长杨燕龙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