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10日

巍山县巍宝山乡人大——

深耕中药材产业沃土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通讯员 罗冲

2022年6月,巍宝山乡人大结合乡情,着手开展了“巍宝山乡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瓶颈和对策人大协商”,经过代表和种植大户的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三年来,乡人大积极助推乡人民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政策护航、技术赋能、龙头引领为抓手,推动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现代化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政策护航,构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巍宝山乡人大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主动作为,建议乡人民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板块。依托巍山县作为云南省“云药之乡”的优势,抢抓县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签订红花采购战略合作协议的机遇,积极推动乡级农业、林业部门通过前期调研、实地走访,草拟《巍宝山乡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按照“1+n”的发展模式(“1”就是红花,“n”是云当归、重楼等其他中药材),以红花为引领,撬动全乡中药材产业的壮大发展。通过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室)平台,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农户种植红花有补贴的“三金”模式。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850亩,其中红花1545亩,产量约27.8吨,年产值达264.2万元;当归340亩,亩产值达1.68万元;重楼366亩、黄精301亩、木香40亩,以及续断等其他中药材,种植收入已经成为辖区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赋能,打造地道药材“品质标杆”。面对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低的瓶颈,巍宝山乡人大助力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动联合县级农业部门和专业中药材种植公司,在中和村委会倒马坎村建成云当归“种子直播”技术示范基地,突破传统育苗周期长、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

龙头引领,激活产业升级“强引擎”。巍宝山乡人大助推创新“以商招商”模式,依托县政府成功引进云南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搭上共建数智化中药材产业园的快班车。在乡人大的推动下,中和村委会倒马坎村快速响应,协调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随行就市”收购协议,有力推动云当归种植。当地村民李光荣说:“去年以来,巍山县诚铭种植场到我们村种植当归,我们村出让土地300亩,实现土地租金收入15万元,同时村民每天以120元至150元不等的工价到种植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能打工的便利条件,增加了村民收入。今年,我们村群众自发种植当归较为普遍,我自己也种了20亩,按照去年的市场行情,预计今年毛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左右。”

人大代表有作为,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巍宝山乡人大代表化身产业发展的“多面手”,在种植环节,部分人大代表通过学习和摸索,成长为滇重楼、云当归种植技术推广员,累计开展田间培训6场,培训农户180人次;在销售环节,他们是市场联络员,积极推进“信息共享”。乡人大代表、巍山县硕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明感慨地说:“从小打小闹试种少量滇重楼到种植达20多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100亩,人大代表全程跟踪服务,让我们敢闯敢试。”

如今的巍宝山乡,中药材产业已初步形成“种好药、产好药、卖好药”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