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泽奇 单斌斌
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融合”与“融活”已成为各个领域破局创新、行稳致远的关键密码。融合是将不同元素、领域有机结合,打破壁垒;融活则是让融合后的整体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祥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融合是基础,为发展汇聚多元力量。不同领域、不同要素的融合,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经济领域,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催生出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拓展了市场空间。如今已出现知名品牌打造的互联工厂,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用户可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农业企业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快速响应,不仅增强了农业企业竞争力,也推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向高端化迈进。我们需深挖文化资源,将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刘厂镇王家庄、禾甸镇大营村、青海湖等以开发红色文化、休闲旅游等主题为依托,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既传播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融活是关键,让融合成果绽放活力。融活意味着摆脱僵化,灵动发展,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为民服务机构与农业企业的融合需要进一步融活,才能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为第一生产力。我们应提倡多建立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农家科技小院等,不仅促进知识、技术在高校、服务机构与农业企业间的流动更新,还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项目,科技人员深入农业企业实践,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以智慧农业为例,高校和科技机构在互联网技术、AI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农业企业则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流通,通过紧密合作与持续创新,农业产业才能持续蓬勃健康发展,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在社会治理中,融活思维亦不可或缺,各级政府、社会组织、村委会、村民等多元主体融合参与社会治理后,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如祥云县一些社区(村委会)推行的“村民议事会”制度,让村民参与社区(村委会)事务决策,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资源与专业支持,共同解决社区(村委会)环境整治、养老服务等问题,使社区(村委会)治理充满活力,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推动融合与融活,要多方发力通力合作。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为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农业企业开展跨界融合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为不同领域的融合提供支撑。农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积极开展跨行业合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努力提升自身在融合发展中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社会各界也要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尝试、宽容失败,为融合与融活提供肥沃的思想土壤。
(作者单位:祥云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