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洪全映
近日,洱源县三营镇人大代表工作站被省人大常委会确立为全省9个人大民族工作基层联系点之一。为充分发挥人大民族工作基层联系点的作用,洱源县人大常委会在联系点宣讲《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积极推进民族工作基层联系点建设,努力把联系点打造成为政策法规宣传的前沿哨所、民意诉求收集的直通桥梁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阵地,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以代表专业之“长”补群众需求之“短”。建立需求响应机制,在三营镇郑家庄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业代表工作站,分类收集群众在民族团结、洱海保护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需求,由15名常驻专业代表跟进落实,以“群众点单、代表接单”的服务模式,确保群众需求得到专业回应。深化代表履职实践,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深入民族聚居区开展政策宣讲、意见建议收集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并“原汁原味”反映基层对民族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多民族共商共建,工作成果全民共享。完善“民主共融”工作格局,协助州人大常委会到洱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以专业解读凝聚思想共识,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与9个乡镇人大主席团、2个村(社区)和1个自然村签订“民主共融”联盟协议,与三营镇、郑家庄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示范活动,以点带面,推广人大民族工作经验,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全民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以问需于民之“诚”汇基层实践之“智”。广泛汇聚民意共识,针对民族工作基层联系点建设,发出调查问卷34份,征集意见建议40余条,经分类梳理形成设施完善、服务优化、制度保障三大类重点需求,均已结合实际运用到联系点提升改造中,切实将民意“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民族工作的“新动能”。拓宽民意征集渠道,按照“四化”要求和“八有”标准,建成人大代表“家站室”100个、专业代表工作站2个、州级基层立法联系点1个,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真正实现群众意见“一键直达”。深化民主协商议事,积极探索人大协商新路径,成立人大协商办公室,创新“常委会督办+政府承办+调研视察跟办+人大协商促办”的“四办联动”机制,推动解决了三营联合小学电力保障及营养餐餐具不足、三营新建村公厕烂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丰富和拓展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实践。
以人大监督之“刚”护民族团结之“荣”。聚焦政策执行,开展《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有效落实,保障各族群众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听取审议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助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紧扣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打好监督“组合拳”,有力推动“一府一委两院”更好依法履职尽责、治理民族事务,有效推动民生实事和民生项目落地落实,将工作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