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14日

宾川县——

打造农业特色强县 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

政风行风热线 话题 7月9日,宾川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张源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宾川县农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话题和大家作了介绍和交流。

全产业链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宾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三大经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强县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水果、蔬菜等主导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创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果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两山论”实践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切实走出了一条“果业旺、就业稳、民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宾川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水果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柑桔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2022年至2023年相继入列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一是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3.05亿元,同比增长1.88%,居全州第一位,其中,农业总产值129.28亿元、同比增长1.59%,始终保持全州领先、全省前列。粮食播种面积36.78万亩,总产量15.94万吨,同比增长2.06%。以葡萄、柑橘为重点的水果面积达36.92万亩,总产量100.4万吨,产值88.85亿元,实现了“人均1亩水果、人均水果产值2.5万元以上”的目标。蔬菜收获面积34.65万亩,总产量27.80万吨,产值29.2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24元、同比增长6.2%,绝对值高于全州、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果蔬年种植面积达70万亩、产量127.8万吨,葡萄亩均产值3万元以上、柑橘亩均产值2万元以上、贡菜亩均产值1万元以上,目前,宾川县已经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早熟优质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晚熟柑橘优势产区,果蔬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是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积极采取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统防统治示范区、农药减量示范区等方式,推动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有力保障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有名有实”。2024年,全县有出口备案企业94户,备案基地面积43.64万亩。有效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24个1.8万亩,有机农产品认证18个7.87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产品4个1.35万亩。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县培育有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7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宏源合作社入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连续七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前100名榜单,2024年位列第8位。云福公司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宾川县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国巨公司被认定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实力显著增强。

五是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加大本土优秀高层次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打造“宾川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培育了“引领型”专家12人、“复合型”场长320人、“产销型”经纪人5000人,以及嫁接、修剪、装箱等“田间型”产业工人7.5万人,建成200亩柑橘无病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00亩葡萄新品种区试园,发布“楼铁源·枫香月”葡萄新品,全县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切实为人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今年以来,宾川县立足区位、政策、市场、环境实际,发挥资源、人才、产业、园区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绿色制造和文旅产业大抓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一把手”带头抓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带头大抓招商,建立健全“一把手”高位推动、“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项目交办、招商引资专班服务、多部门合力推进等5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大抓招商工作格局。1至6月,宾川县党政“一把手”带头到上海、成都、深圳等地考察招商,与深圳鑫荣懋、四川好医生、上海朝欣物流等19家企业精准对接洽谈。同时,接待企业到宾川开展投资考察56起,就储能、算力中心、水果精深加工等项目探讨合作。

二是围绕产业结构延链抓招商。在农业方面,立足以葡萄、柑橘为主的36.92万亩水果产业,贡菜、葱、蒜等34.65万亩蔬菜产业,积极推动一产优势向二产转化,农产品辅材加工、水果精深加工、贡菜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落地宾川。在能源方面,立足宾川境内太阳能辐射总量6489MJ/㎡,位居云南省第二的优势,推动芭蕉箐、大村光伏、明阳智慧新能源风机叶片生产线建设项目落地宾川,风机主机生产线项目抓紧在谈。在文旅方面,围绕境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鸡足山、高山草甸等优质旅游资源,着力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宾川县杨柳村高山草甸生态度假旅居、鸡足山圣山慧谷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成功签约宾川。

三是全面澄清资源家底抓招商。全面排查资源家底、政策家底、人才家底,制作形成《招商要素一张图》《招商政策一张图》《“乡愁行动”一张图》,确保项目包装更加成熟、政策执行更加规范、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在澄清家底的基础上,瞄准构建“四绿一转”产业体系,建立宾川县重点招商引资“百亿”项目库,策划包装项目54个,概算投资共139.23亿元。

四是建强园区基础设施抓招商。云南宾川产业园区是省级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5.86平方公里,布局为“一园四片区”。宾川县积极争取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落地承接能力。2025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6亿元专项债通过国家两部委审核,2025年计划发债3亿元。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招商。建立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开展“县政府领导班子会诊”助企活动,督促责任单位重点跟进,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要素保障、证照办理、融资贷款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推动在谈项目转化签约项目,推动落地项目建成达产。上半年,全县新签约项目8个,协议投资总额13.16亿元。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在库项目21项,1至6月预计引进州外产业到位资金5.1034亿元,新增外资市场主体1户,实际利用外资80万美元。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助农增收

近年来,宾川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全产业链体系建设,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全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组织化做大产业规模。近年来,宾川县成功创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4个;建成全省单体最大的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以及万亩柑橘示范园、千亩葡萄科技示范园等“绿色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11个,通过示范引领,有力推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专业化赋能提质增效。制定并发布宾川葡萄、宾川柑桔、宾川冬桃、宾川软籽石榴、青花椒5个绿色食品团体标准,红提葡萄、阳光玫瑰、沃柑、突尼斯石榴4个产后商品化处理团体标准,以及贡菜系列技术规范等5个团体标准,《宾川鲜食葡萄生产技术综合规程》《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规程》成为全省地方农业规范,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列为全省葡萄主推技术。建成柑橘无病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葡萄新品种区试园,成功引种脆蜜金柑、蓝莓、西梅等中高端水果品种,不断推动水果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同时,深化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4个科技小院,形成“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机制,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在宾川的转化应用,切实为宾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品牌化推动云品出滇。大力实施水果产业“宾果儿”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出“宾川红提葡萄”“宾川柑桔”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宾川柑桔”“宾川朱苦拉咖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果蔬集散分拨中心建设,建成冷库1500余座、库容84万立方米,水果分级打蜡生产线60条、年水果初加工能力150万吨。宾川贡菜、宾川沃柑、宾川冬桃、宾川阳光玫瑰葡萄、宾川红提葡萄5个农产品成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宾川柑桔”品牌入选2024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云福”牌沃柑、“楼铁源”牌葡萄入选云南省“10大名果”,品牌价值评估分别为28.82亿元、1.94亿元和1.67亿元。宾川柑桔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常态化开展葡萄文化旅游活动周,积极举办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培育线上销售企业140多户、微商3000余人,持续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四是市场化促进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智能化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加快发展果蔬精深加工,立足宾川与邻近的鹤庆、永胜3县100万亩果蔬基地,规划实施以宾川产业园区为中心的“一中心多节点”区域性果蔬集散中心建设。云南松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口成立了报关和跨境物流综合外贸服务平台,在越南投建大理州首个跨境电商海外仓,实现了服务平台和海外仓的双突破。一大批果蔬加工流通生产线全面建成,初步具备以果蔬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外贸出口和电商销售为主的区域性果蔬集散分拨功能,外贸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2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达274.18亿元、同比增长21.17%;全县果蔬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02亿元,电商销售额达4.39亿元,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记者 赵丽花

节目时间:

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9.9

收看方式:“风花雪月号”App“直播版块”或“政风行风”版块,《大理日报》第三版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

0872-2121027、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