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19日

火的史诗

□ 杨永誌

街巷早已垒起火的雏形。那些劈裂的柴片不是寻常木柴,是祖先用斧凿刻进年轮的密码——木楔嵌进的缝隙里,还卡着南诏时代的月光;纤维间浮动的,是茶马古道上未散的马帮烟尘。每片柴都在风干中绷直了筋骨,像等待出征的战士,攥着千年未冷的热血,要在某个夜晚把整座城的记忆烧得透亮。

别轻看这些两三米高的小火把。立在门楣下,它们是家族的图腾柱,基部的原木深扎进土,是阿普阿么传下的根;劈裂的枝丫伸向天空,是儿孙们续写的族谱。当火焰蹿起时,门与火齐平的高度,恰是历史与当下对话的刻度——上面燃着祖先的期盼,下面照着子孙的脸庞。

圣火广场的巨擘正在垒筑史诗。十多米高的躯干里,每根木柴都带着巍宝山的威仪,红河水沙粒的粗粝。铁丝勒出的纹路不是束缚,是南诏铁柱上拓下的云纹,是大理三塔倒影里的涟漪。吊车吊起的瞬间,整座城都听见青铜编钟在火光里共振,那是皮逻阁统一六诏时的号角,正从十多米高的火焰里苏醒。

烟花炸开的刹那,夜空成了摊开的史书。火焰是散落的甲骨文,烟花是泼墨的狂草,炮竹的尖啸穿透云层,惊醒了垅圩图城遗址下沉睡的瓦当。人群褪去的何止是衣裳,是层层叠叠的时光——西装领口抖落的霓虹,混着南诏宫廷的夜宴余光;高跟鞋碾过的地砖,正渗出天宝战争时的马蹄印。东山的浓妆是《南诏图传》里走下来的重彩,西山的素衣沾着博南古道的晨霜,青云的舞步踩着《张胜温画卷》里的韵律,所有服饰的褶皱里,都藏着被火焰照亮的千年。

街道在燃烧中显影出原形。千万支火把是铺开的竹简,火舌舔过的地方,正显现出六诏合一的疆界。门与门的火浪在击掌,那是各部落盟约时的掌印;窗棂上跳动的光斑,是《蛮书》里记载的古老咒语在流转。老人的声音从火芯里浮上来,不是呢喃,是南诏国撰写典籍时的箴言:“你看这火,烧过松明楼的断壁,闪耀五华楼的匾额,点燃抗战时的滇缅公路,现在正照亮新时代的界碑。”

烧吧!让每簇火苗都成为史笔,在夜空的帛书上续写春秋——烧尽的是岁月的浮尘,烧不尽的是血脉里的青铜。当千万点火光在西南版图上连成星轨,我们终于读懂:这不是普通的火焰,是一个民族用千年不灭的信仰,在天地间刻下的永恒坐标,每道灼痕里,都写着生生不息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