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红梅 杨翠红
“没有主席台,不分你我他,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开讲,讲的是精神,暖的是人心。”7月18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理州宣讲团走进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与村民、乡镇干部围坐在古咖啡林畔,讲理论、说政策,话发展,用党的好声音凝聚人心。
“朱苦拉”是由彝语“若客来”音译而来,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在法语中也译为“人间天堂”。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将从越南带入的阿拉比卡铁皮卡咖啡苗引种于朱苦拉村,历经岁月变迁,当年种下的24棵古咖啡树,至今仍有23棵存活且产豆,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百年古咖啡树不仅成为中国咖啡的“活化石”,也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当天,在郁郁葱葱的咖啡林间,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在本土歌手胡坤林带来的歌曲《朱苦拉》中拉开宣讲会序幕。“朱苦拉,朱苦拉,有心栽花花不开……”悠扬的歌声唱出了朱苦拉村的历史与期盼,现场气氛变得温馨而热烈。
石磨轻转,炭火咕嘟。宣讲现场,随着石磨缓缓转动,咖啡豆被研磨成细腻的粉末,倒入沸腾的水,浓郁的咖啡香弥漫在整个咖啡林里。大家喝着自己种的咖啡,听着宣讲员讲咖啡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这是对云南咖啡产业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朱苦拉咖啡的鼓励。”大理州委党校讲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理州宣讲团成员李昆坐在村民中间,以唠家常的方式,结合朱苦拉村的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咱们朱苦拉村有这么好的咖啡资源,怎么把它变成好日子的‘敲门砖’?这就得好好琢磨总书记说的‘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李昆的话通俗易懂,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回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政策、谈发展、话生活,就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家事。有村民提到这些年村里路通了、电稳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也有村民说想把咖啡种得更好,卖个好价钱。李昆耐心解答着大家的疑问,把党的政策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中,让村民们听得明白、记在心里。
“我唱着山歌么感党恩……”听完宣讲,平川镇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杨丽英用彝族山歌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歌声高亢嘹亮,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仿佛在诉说朱苦拉村的沧桑与变迁,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宣讲结束后,大家一同前往朱苦拉咖啡博物馆及古咖啡林参观。在博物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朱苦拉咖啡的百年历史和发展故事。从最初的几棵咖啡树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从手工制作到逐步走向市场,朱苦拉咖啡的每一步发展都让大家感慨不已。
在古咖啡林下,村民们向宣讲团介绍着咖啡的生长情况,还围绕着如何提升咖啡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咖啡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有人提出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也有人建议打造咖啡文旅融合项目,让更多人了解朱苦拉咖啡文化。
平川镇朱苦拉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李加宝信心十足地说:“今天宣讲团来到我们这里面对面宣讲,让我感受到党委政府对基层的重视,也让我对发展咖啡产业更有信心,我将带着村民把咖啡产量再提高一点,把朱苦拉的咖啡种得更好,卖出更好的价格。”
朱苦拉村咖啡种植户张大爷说:“听了今天的宣讲,又和大家一起聊了这么多想法,我心里更亮堂了。以后我要好好种咖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此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大理州示范宣讲活动选择在朱苦拉村举行,具有深刻的意义。”李昆说,朱苦拉村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在这里开展宣讲,能够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切实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推动朱苦拉村咖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据悉,大理州将以此次示范宣讲活动为契机,联合“学习强国”大理州学习平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大理落地见效、扎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