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3日

精准施策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我州11166户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 记 者 蔡 亮 俞少行

通讯员 罗兴武 李希楠

近年来,我州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构建“识别+帮扶+风险消除”闭环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确保应帮尽帮、措施管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低保每月560元,孩子上学每学期补助2000多元,我的公益性岗位是负责村里的卫生打扫,每月能挣800元,没有这些政策,我真撑不起这个家。”弥渡县红岩镇竹园村村民代娟提起自家享受的帮扶政策,眼眶湿润。三年前,代娟的丈夫突发意外去世,家庭陷入困境,镇、村两级干部了解情况后,迅速把她家纳入监测户,精准落实低保、教育等帮扶政策,并为她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几年下来,一家人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竹园村,像代娟这样的监测户共有15户44人。村“两委”坚持常态化监测全覆盖,因户施策落实帮扶,目前已有10户监测户消除风险,剩余5户均为兜底保障户,持续享受社会救助政策。“因病有返贫风险的,通过大病保障和低保救助进行帮扶;因学致贫的,分学段落实‘雨露计划’‘两免一补’等政策;针对弱劳力,村上为他们安排公益性岗位;丧失劳动力的群体,则直接进行兜底保障。”竹园村村委会委员张用齐介绍,村里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村民,都会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措施清退风险。

同样感受到帮扶政策温暖的还有苴力镇苴力村的夏言香。几年间,夏言香的家人陆续患病,沉重的医疗负担让她一度感到绝望。了解情况后,镇、村两级干部及时通过低保、临时救助、公益性岗位、防返贫保险等多种方式进行帮扶,让这个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临时救助2500元,公益性岗位月入800元,今年防返贫保险又给了1万元。”夏言香感慨,“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用尽方法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一定会把日子越过越好的。我家打算养殖猪和鸡,用自己的劳动过上好生活。”

苴力镇针对不同类型的监测对象,采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有效降低返贫致贫风险。“针对脱贫不稳定户,主要实施开发式帮扶政策;针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则更关注其生活状况,进行临时救助和防返贫保险的救助;针对边缘易致贫户,我们更注重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进行就业培训方面的帮扶。”苴力镇副镇长钱冰蓉介绍,目前,通过精准帮扶,苴力镇401户监测户中已经消除风险372户,风险消除率达到92.8%。

2021年以来,我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层层落实日常监测和帮扶责任。截至目前,全州14070户46294名“三类”监测对象中,11166户38256人已消除风险,风险消除率达82.6%。对未消除风险的2904户,严格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机制,优化监测帮扶方法,强化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用好帮扶政策‘工具箱’,精准精细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提升监测帮扶质效,激发内生动力,确保风险及时稳定消除。”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雪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