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3日

街角书香慢时光

□ 霍永安

街头人潮吞没我的驻足。手机屏幕信息奔涌,行色将心灵压成纸片,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的热闹漫过街巷,我转念去寻一盏能让时光慢下来的灯,一盏为书而亮的灯。

东寺街拐角的旧书店,木门“吱呀”推开,潮湿的书墨混着陈年木料气息扑面而来。店主老伯花镜的红绳悬在颈间,正踮脚整理顶层书架。我在书架底层摸到一本牛皮纸包裹的《边城》,滑落的糖纸书签上,蓝黑钢笔字洇着雨痕:“一九八五年春,防汛棚里读此书,竟忘了窗外暴雨。” 墙角“待修补”的旧书捆上,麻绳结缠着几根银发。老伯说不久前有位客人认出那是父亲的糖纸,“老人家走前还念叨,说书里的溪水比眼前清亮”。阳光穿过积灰的窗棂,在泛黄插画上投下跳动的光斑,恍惚间三十年前的年轻人就着烛光,浸入了茶峒的山水。

街角的暖光引我推开了咖啡馆的门。吧台深处立着个缺角的粗陶杯,我挑了个杯口有茶渍的,手作纹路硌着掌心,像摸到书页里藏的沙粒。《小王子》封皮边角卷起,扉页歪扭的藏书章刻着“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不知是谁用铅笔补了句:“我爸也算,虽然他总说自己生来就是大人。” 小学生般的笨拙字迹,倒比印刷体更真。老板递来一块曲奇:“前儿有位大爷,愣把小王子画成戴草帽的老农,说像他老家模样。” 指尖拂过书页的折痕,阳光在狐狸插画上晃动着,忽然觉得这满墙的书,多像被无数双手焐热的星光,聚在城市的缝隙里。

路口的烤红薯香若有若无时,我停在了社区图书馆的落地窗前。两个穿校服的男孩正为《神奇树屋》里的恐龙争得面红耳赤。一位鬓角斑白的老人窝在藤椅里,茶杯轻轻一顿,茶渍在杯沿荡漾开来:“六零年,我在山沟教书。煤油灯下翻烂了半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页熏得比灶膛还黑。后来发大水,啥都没顾上抢,只搂着那书往高坡跑。书脊都泡软了,可里头的字还是硬邦邦的,跟保尔似的。” 满屋的笑声里,他忽又摇了摇头,声音低下去:“如今学生拿着平板电脑,倒嫌保尔这人太死板,太能‘卷’。唉,是书里的那股硬气,硌不着他们的心坎了。” 笑声融着隐约的花香,在光影里飘散。窗边一个小女孩抱着绘本跑过,风掀起书页,像只起航的纸船。

地铁上邻座大哥的问题忽又浮上心头:“《边城》里的事,如今还有吗?”望着图书馆窗内的灯火,答案仿佛藏在老伯指尖划过书脊时那声微不可察的叹息里,藏在那块洇透时光的糖纸上。

街灯次第亮起,汇入流动的光河。女孩的绘本被风翻动,停在画着星球的页码。她踮起脚想把它插回书架高处,不小心碰倒了顶层的《小王子》。书脊轻轻磕在架上,“咚”的一声轻响,像谁在城市的喧嚣深处,低低地拍了一下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