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4日

牢记嘱托护生态 厚植绿色促发展

——访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彪

□ 记者 杨钰洁 熊志明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全州上下全力抓实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工作,推动了大理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大理将如何厚植绿色本底,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记者对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彪进行了专访。

天蓝水清、花开鱼翔。近年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抓实以洱海保护精准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州生态环境领域创优提质成效明显。李利彪表示,大理州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打响洱海保护精准治理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划定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进一步分区明确了保护管理的边界、原则和要求。洱海流域的水环境、水生态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024年,洱海水质在持续干旱、来水减少、旱涝急转的特殊气候和旅游人数暴增的情况下,持续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

大理地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带,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节点。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指示要求,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奋力开创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局面。“首先是坚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系统修复,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同时,我们精准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管住空间布局,用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来规范发展行为。”李利彪介绍。

目前,全州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9728.02公顷,营造林面积25.17万亩;全州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2个,湿地保护率达66.12%。生态成为大理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的核心竞争力,大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协同并进的路径日益清晰。李利彪说:“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打好基础;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海菜花产品现已远销至北上广深,2025年仅此一项的综合产值就有望超过6000万元。此外,生态旅游效益也屡创新高,生态修复后的美丽洱海风光带动了环湖生态旅游的发展。2024年,全州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旅游收入1603亿元,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州生态保护成效已逐步转化为发展势能,绿色发展底色愈加鲜亮。李利彪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大理州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工作要求,聚焦洱海保护精准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绿美大理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等重点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力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