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4日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 李诗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民族工作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之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大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坚持众志成城,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与发力点。鹤庆县奇峰村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坚持以“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理念,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共同进步。奇峰村是一个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村落,村子有白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奇峰村立足本土特色优势,坚持旅游业与蔬菜产业协同发展,采用“进超市”等方式有效解决蔬菜销售问题,不仅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也给奇峰村人民带来可观收入,在奇峰村各族人民的努力下,紧跟党的步伐,正昂首阔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文化铸魂,着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始终是大理州各族人民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属和精神家园。要紧紧围绕“共过传统节日、共享中华文化”这一中心,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持续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广泛开展主题宣讲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同时,坚持打造高质量文艺作品、大力挖掘历史好故事、广泛进行演出宣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心编排以王德三、周保中、张伯简等革命先烈为原型的文艺汇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各族人民对党的领导、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

坚持绿色发展,携手共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殷殷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大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并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坚定不移走好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健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革命。南涧彝族自治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把森林覆盖率从20%提升到70%,生物种群数量增多,无量山的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山间的树头菜也成为当地人民的“绿色银行”,绘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奏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交响乐。

坚持基层民主,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美好生活圈。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这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璀璨闪耀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和谐美好的生活圈是由人民共同治理的。剑川县桑岭村继承“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乡村基层治理“融合共治联合体”。“议事”是他们解决矛盾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白、回两族公认的议事人员以“议事”来解决村内大小矛盾,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谱写在苍洱大地。

坚持教育先行,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排头兵。学习贯彻落实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环境,积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逐步实现由空间嵌入拓展到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大理大学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贯穿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学校长期持续开展“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的活动,着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等,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不仅是党的民族工作、民族理论的重要宣传平台,更是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共进,共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动力。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