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4日

以严实作风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 向晓英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起提出“两个确保”,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强调“两个确保”不容有任何闪失,基本盘不能出问题。为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从基层实践层面,当前应该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压实行业部门预警监测责任。相关行业部门要压实预警监测责任,充分利用本部门系统和平台,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借助大数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防止返贫排查工作效能。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和安排,按月收集汇总住建、教体、卫健、医保、水务、应急、人社、残联、民政等行业部门预警数据,对因病、因灾、因务工返乡回流等导致家庭收入锐减、刚性支出骤增的农户信息反馈给乡村开展进一步核查。以应急管理部门为例,应结合今年洪涝灾害频发的年度特征,将重灾户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农业农村部门进行汇总预警反馈。

夯实乡村两级研判主体责任。在收到上级行业部门反馈的预警监测数据后,乡镇一级要第一时间开展信息筛查,将辖区各村预警数据推送到村。村级对本村预警数据要及时处理,对是否需要识别为监测对象的农户进行集体研判,必要时必须入户开展信息采集,确保精准识别。乡镇对各村上报的拟识别监测对象名单必须进行抽查,确保识别标准不拔高、不降低、不走样。

形成纵向横向良性互动格局。省、州、县、乡镇、村五级对预警信息的处理结果要强化纵向跟踪反馈,形成闭环,防止预警信息石沉大海,致使大量返贫风险户“体外循环”。各相关行业部门要增强协同意识,对监测对象强化横向跟踪帮扶和靶向施治,利用好帮扶政策“工具箱”,整合各行业部门政策力量打出“组合拳”。以因病因残因学出现返贫风险的监测户为例,就要形成大病保险、慢病签约服务、残疾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雨露计划+”就业促进、捐资助学等多管齐下的帮扶良策。

突出产业就业增强帮扶成效。对有产业发展意愿、有劳动力的监测对象家庭,绝不能“一兜了之”,既要通过短暂输血帮其渡过难关,更要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增强其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抵抗返贫风险的能力。以产业帮扶为例,既要落实好土地流转、产业奖补等帮扶政策,更要帮助其盘活闲置的农房、农机等资产,引导监测户参加合作社,通过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有效增加其生产经营性、资产性收入。

抓好与低收入人口的衔接并轨工作。守底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思想上绷着这根弦,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不是一时不突破,而是永久不突破”的硬要求做到硬落实。当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民政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的意见,要求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协同发力,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与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两项工作的衔接并轨,实现各行业部门人力、政策资源尤其是社会救助资源的高效整合,最终真正建立起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全面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基底。

(作者单位:弥渡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