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5日

滇缅公路遗址(漾濞段)

位于漾濞县太平乡、苍山西镇、平坡镇境内,县境内段长63公里

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遗址——位于苍山西镇河西村境内的四尺桥。

“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封锁了我国的海上交通,占领了主要铁路交通线。在三迤父老的强烈要求和全国抗战形势的逼迫下,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公路,以其打通陆路国际交通线,接收盟军援华物资,保障抗日战争的顺利开展。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境内长959.4公里。起点在昆明市现今西站,在乌蒙、哀牢山脉中蜿蜒西去,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六条江河,翻越博南山、松山、高黎贡山等六座大山,穿过八座悬崖峭壁,从畹町出境,终点在缅甸腊戍,接腊戍—曼德勒—仰光铁路。

滇缅公路昆明至下关段沿天威径进入漾濞县境,经大波箐、四十里桥、大小合江(合江铺)、平坡、鸡邑铺、驿前铺(金牛铺),在下街子过漾濞江,再经柏木铺,翻越秀岭铺,顺太平河达太平铺,又经打牛坪,过顺濞河,进入永平县境。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长63公里。于1937年秋季动工,1938年通车。漾濞县境内段由巍山、凤庆、漾濞三县负责组织民工分段修建。1937年底,巍山县征用劳力2万余人次,历时4个月,修通了由原大理县、漾濞县交界的麻风院起经四十里桥、大小合江到平坡北侧止的路段;凤庆县征用民工5000人,修通了自平坡北侧始至金牛屯以北段;余下段(至顺濞钢架桥)由漾濞县负责。漾濞县征用民工1.8万人次,出勤85.59万个,完成土石方55.61万立方米,于1938年5月30日完工。

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的桥梁涵洞按载重10吨设计。主要桥梁2座:一座是漾濞江大桥,为5孔单跨10米的石台木面叠梁桥,与功果桥、惠通桥并列为滇缅公路三大桥之一,也称滇缅公路第一桥;一座是顺濞桥,为3孔单跨10米的石台木面叠梁桥。石拱桥10余座,即麻风院四尺桥、龙坝河五尺零二桥、河西四尺桥等;不锈钢瓦拱石砌涵洞数十座;薄铁皮排水管道数十处。

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之大波箐至河西大桥段,由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已基本改变了原貌,河西大桥至顺濞钢架桥段基本保持了原貌,沿路的石拱桥、石拱涵洞、排水涵管等依然还在发挥作用。

(文图由中共大理州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