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倪向波
近年来,祥云县人大常委会以跟踪监督为抓手,聚焦关键领域、创新监督手段、强化跟踪问效,打破“一查了之”“一议了之”的局限,构建起全周期、闭环式的监督机制,实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为推动环境治理从“短期攻坚”迈向“常态守护”注入强劲动能。
审议监督精准把脉
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到村组河道、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现场,对全县2024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开展调研,精准掌握实际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在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祥云县2024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时,针对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较大压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和弱项、环境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强化责任意识,增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自觉;坚持源头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完善联动机制,凝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合力等审议意见,并对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开展跟踪监督。
靶向发力推动落实
人大监督靶向发力,不仅是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导航”,更是对政府履职的“刚性约束”。针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关键领域发现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开展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回头看”,督促政府和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积极联动、形成合力,紧盯问题、深入整改,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经过整改,现在垃圾中转站运行相对稳定,垃圾清运及时,场地消杀也比较到位,以前的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等情况得到较大改善。”禾甸镇垃圾中转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持续跟踪长效护航
近年来,为更好履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职责,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关键领域,创新监督手段、强化跟踪问效,为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护航。先后多次组织代表开展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对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全县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工作情况开展视察,审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等。通过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形成清单式交办意见,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并通过“回头看”、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