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凤雄) 近年来,宾川县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绿色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建材、绿色制造、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四绿一转”特色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84万亩,高效节水灌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9,全县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3.2%,力促“水利兴产业旺”。建成高标准农田48.74万亩和全省单体最大的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脆蜜金桔、西梅等中高端水果引种成功,以葡萄、柑橘为主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6.92万亩,实现产值88.85亿元;蔬菜收获面积34.65万亩,实现产值29.24亿元。宾川冬桃、宾川贡菜等5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宾川柑橘入选全省“绿色云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特色农业强县创建稳步推进。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农业企业174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7个、家庭农场281个,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位列2024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第8位。同时,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建立8个专家(院士)工作站、4个科技小院,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果蔬科技小院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小院实践基地”。果蔬外贸出口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47户;创新构建县乡村联动出口基地备案工作模式,全县基地备案面积55.26万亩。2024年,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14亿元,农副产品电商网络销售总额达4.39亿元、增长30.31%。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拓展。投入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携手兴乡村资金1.39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23个。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认可度达95%以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水果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把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大力推广宾川县云福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底薪+提成”收益分配、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托管”等联农带农模式,带动果农7.8万户,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联产业带农民”发展模式获全省推广。同时,积极打造“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余人、“果业新农人”7万余人,带动就业20万人。
绿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完成87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上图入库,75个“千万工程”整治提升村创建工作有力推进,建成绿美农村公路240公里,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3.01%,乡镇镇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66.67%、100%。打造州级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村庄4个、州级绿美村庄149个。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完成县级综治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和10个乡镇、92个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不断优化各类矛盾纠纷法治化化解路径,宾居镇清河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奖补经验全面推广,鸡足山镇入列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