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29日

关梦妮和她的“苍山故事”

“我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能在苍山脚下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我们要依托自己的园林优势、农耕优势,用新的方式把大理的文化传递下去。”——关梦妮 (图片由霍时雨提供)

人物小传>>>

关梦妮,女,汉族,1992年9月生,大理州南涧县人。2015年她从园林专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大理,接手父母经营的苗圃。十年间,她通过三次转型升级,把传统苗圃打造成了一个集户外团建、自然研学、特色餐饮为一体的农业庄园,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用年轻人的视角书写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苍山故事”。

□ 记者 李迪 刘泉

在大理文旅业态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的浪潮中,90后创业者关梦妮如一抹明媚的阳光,在苍山脚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她把传统苗圃改造成户外营地、自然学堂,用更新颖的视角向世界诉说大理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

昆虫旅馆、小小厨师、树林攀爬……进入暑假,各种各样的研学课程成为苍山故事农场的热门项目。不同年龄、不同城市的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草坪树林中,学习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在游戏中了解大理的风土文化。一大早,关梦妮就开始忙活起来,她和团队的伙伴们一起布置“昆虫旅馆”趣味知识课堂的教学场景,“大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资源转化成孩子们的学习体验。”她边说边调整着昆虫标本的摆放位置。

2015年,关梦妮从园林专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接手父母经营的苗圃,“大理这么美,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想做点不一样的事。”带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劲,她2016年创立了第一个农场“隐仙溪”,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对政策的了解,农场因违规搭建遭受经济损失。“这是为无知交的学费。”关梦妮坦言。

随后,她尝试模仿跟风,转型发展“网红花海”,却因同行竞争激烈和疫情冲击再次受挫。“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于是,关梦妮开始了第二次转型——团建活动服务。凭借场地优势,苍山故事农场成为了很多单位、企业开展团建活动的首选地点,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也为关梦妮打开了一片新的市场。

2020年,随着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成为母亲后的关梦妮又有了新的思考,“孩子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大自然应该成为课堂。”这一思考催生了苍山故事农场3.0版本——研学教育基地。苍山故事农场从2023年开始大量承接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到2025年接待量达到了高峰。目前,已有农耕体验类、烹饪类、手工类、户外拓展类、非遗类共40多门课程。如今,“苍山故事”已经发展出三大特色业务:量身定制的团建活动、寓教于乐的研学课程以及独具风味的农场餐饮。

这十年的创业路并不平坦,家人是她最坚实的后盾。“父亲会给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每一次面对挫折,我们全家人都一起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解决困难。”关梦妮说。大学生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外出培训机会……大理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各项创业支持政策也让她倍感温暖。“每次转型的关键时候,他们总是雪中送炭,对我帮助很大。”关梦妮回忆起创业经历,充满乐观和感激。

“这十年,我和大理一起成长。”关梦妮说。从最初会崩溃大哭的“新手小白”,到现在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创业者,从单纯想守护父母的事业,到找到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的方式,关梦妮用勇敢的拼搏和创新的实践书写着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苍山故事”。

“我很喜欢一句话,不要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躺平,我正是该奋斗的年龄,那就拼尽全力把每一件想做的事做到最好。经历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灿烂的阳光下,关梦妮仰起脸笑得毫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