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沈洪斌 张娟 赵建仙
2023年下半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进出口额分别为3500万元、6100万元、1200万元,这是成立不到3年的一家进出口外贸有限公司运营账单上的一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营这家公司的竟然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普通农民——吴洪安。
今年45岁的吴洪安,是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委会罗官二组村民。2016年,他因脊柱受伤导致截瘫,原本从事的新鲜水果出口生意也严重受创。9年来,他经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身体疼痛和两次离婚的精神折磨,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水果营销行业,坐着轮椅搞起了外贸。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2022年底,吴洪安成立了大理春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将宾川和周边地区的葡萄、柑橘、石榴、大枣等新鲜水果通过外贸销往泰国、越南等国家,公司也成为宾川为数不多的本土外贸企业之一。
“我的身体残疾了,但思想没有残疾,活着该做的还是要做,以后我会继续做下去,把它做得更好、做得更大。”面对采访镜头,吴洪安神情坦然,语气坚定。靠着这种坚定和执着,吴洪安克服了生活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破解了企业起步阶段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坐在轮椅上,有些人看我的眼光都不一样了。”截瘫以后,吴洪安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身体病痛的折磨和心态的调整。别人的眼神慢慢地就习惯了,但身体的疼痛却像恶魔一样缠着他,不能站立行走,大小便也半失禁,同时还要承受毫无规律的神经痉挛性疼痛、麻木。病痛折磨着他,也在考验着他的意志。特别是在最初的两年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的身体迅速消瘦到80来斤。慢慢地睡眠好了一点,身体和精神也比原来好一点,但每晚都会被疼醒五六次。为此,他咨询过相关专家,并到北京301医院和泰国最好的医院做过检查,但医生告诉他截瘫性神经疼痛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治。吴洪安时常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疼痛。然而,当遭遇剧痛、麻木难忍的状况时,这方法也不灵了。
“活着就活心态了,如果心态不好,我早就崩溃了。”在漫长的煎熬中,吴洪安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为了提高生活和工作上的自理能力,他考了一个C5残疾人驾驶证,买了一辆汽车,在向交通部门备案后,他将车子改成了全手动操作模式。工人们到地里收货,他就开着车到现场转转,这样心里会觉得更踏实。他还开车带着家人到新疆、山西等地旅游,放松心情,慢慢地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学会坦然面对疾病和人生。
资金短缺、不懂管理是吴洪安做外贸遇到的两大障碍。公司刚起步也是最艰难的时候。有两次货都收好了,货款却没有着落,他只好找朋友、亲戚帮忙,才付了当天的货款。公司没有办公室、冷库和装果的场地,他就去租。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他就与办公室人员边学习边探索,学习外贸相关政策法规、企业规范管理等知识,公司的运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公司有固定员工10人,收货高峰期每天能带动60多人就业。
“做生意,信用得放在第一位,如果你不讲信用就做不了。过去跟我打过交道的客户,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凭着“信任”两字,吴洪安严格把控果品收购质量,确保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农户的支持下他完成了基地备案,在老客户的支持下他有了充足的货源,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渡过了公司资金短缺的难关。
“我们国家强大了,对残疾人的政策也越来越好,出门到处都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专用厕所,还有残疾人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方面的帮扶,以及康复理疗、托养项目等方面的关爱,感觉整个社会对残疾人还是挺好的。”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吴洪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能放弃;作为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深知不能辜负党组织的培养,也不能辜负身边支持他事业发展的亲戚朋友的期望;他明白自己积累的优势和资源不能荒废。于是,他学会了在前行中坚守,在坚守中前行。
“现在水果生意越来越难做,竞争也越来越大。我到老挝考察过几次,发现那边还是比较缺生活用品,现在我正在做前期筹备工作,准备好了就把生活用品外贸做起来。”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吴洪安,更懂得如何珍惜机遇、把握商机,对自己经营的外贸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