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7月30日

一棵有故事的重楼

□ 杨艳玲

重楼历经四至五个春秋才成良药,人生经历冷暖方觉人间百味。

雨雾渐收,午后的阳光,冲破厚重的云层,洋洋洒洒地落在手边的《本草纲目》之上。花盆里的重楼精神抖擞地伸长细腰,得意地把枝叶伸向阳光的方向,这是一棵有故事的重楼。看到它,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送我重楼的女子。

重楼,老人们都说它是“蛇药之王”,七步之内必有蛇镇守,也可以治疗蛇毒,是亦正亦邪的“蛇见愁”。第一次知道重楼,是从爷爷的那本《本草纲目》中。《本草纲目》中有载:“蛇虫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重台、三层,因其叶状也。金线重楼,因其花状也。一茎独上,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重楼系百合科植物,其叶七至十枚轮生,通常为七片,顶端开着一枝黄绿色的花朵,故名“七叶一枝花”。重楼株形奇特,颇为美观,远远地看去像古代的两层楼阁。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被誉为中医药界的“天然抗生素”。

关于重楼,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名叫沈见山的年轻人在砍柴时,被毒蛇咬伤昏倒在地,恰巧被七仙女看到,动了恻隐之心,取出随身携带的罗帕盖在他的伤口四周。王母娘娘见此景,随手拔下头上的碧玉簪,放在七块罗帕的中央。沈见山得救了,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七片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下山后,他给村民们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奇特经过,后来每有人被蛇咬伤时,他们都采挖此药救治,即可痊愈。重楼作为一种天然良药,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疮痈肿毒、扁桃体炎、乳腺炎、跌打损伤、肿瘤等,民间有“七叶一枝花,百毒一把抓”的说法。

“绿叶轮生似两层,爱生深山树林中。”重楼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多生长于山地林下阴湿处。重楼的药用价值决定了它在中药材江湖中的地位,野生重楼因过度采挖变少了,后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加以保护。

随着人工种植中药材的兴起,很多人通过种植中药材实现了脱贫致富。在大理,滇重楼是群众最喜欢种植的药材之一。记得十多年前,有一天,在倾盆大雨过后,我到漾濞县太平乡采访中药材产业,在云雾笼罩的山间穿梭一个多小时行程,到一户滇重楼种植大户家中,随他去看了湿漉漉的滇重楼基地之后,被房前屋后、林间草地上的滇重楼基地震撼了。第一次见到如此上规模的滇重楼种植基地。虽然要种四到五年才能采收,但是轮作种植,每年都有收入,效益很不错,群众种植热情高涨。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种植户拦住了我们的去路,说她的女儿小红给我们做了一锅滇重楼炖鸡,让我们一定跟他回家吃饭。反复推辞后,种植户急了,突然大声说:“我女儿为了见你们,昨天晚上就赶回来了,她冒雨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你们一定要去家里吃饭,完成她的心愿。”看着着急的种植户,村委会主任急忙把我们拉到一边说:“她女儿最大的梦想就是当记者,当时家里穷,初中毕业就没供她上学了,到了结婚年龄,又嫁到我们里面的村子里,她就想看看记者长啥样,我们去吧,反正也要吃饭。”听到村委会主任这么说,我们也不好推辞,我也很好奇小红是怎样的女子?就继续往山顶出发,去种植户家。

“吃饭了。”刚到种植户家,就看到小红端着一个黑黝黝的土锅,开心地喊我们。土锅里是热气腾腾的滇重楼炖鸡,香气弥漫在小红四周。小红身上红色的短夹克,映衬着她略有疲惫的脸蛋,在寒冷的天气中带有一丝惊喜、一些激动,得知小红和我年纪相仿,但看她的手上,是深深浅浅的纹路一圈又一圈,全是辛苦劳作的印记。

围坐在群山包围的小红家小院里,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滇重楼炖土鸡,听着小红和她爸爸讲述辛苦种滇重楼的故事。小红开心地讲述着她曾经如何追寻记者梦,小红的爸爸讲述他如何种植滇重楼改变生活。小红说,她喜欢写作,看到记者能到处采访、接触很多人,可以见世面,因此,她从小就想当记者,但是贫困像四周的大山一样,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虽然嫁到更高的山上,她也没有放弃改变贫困的想法,现在记者是当不了了,她会像父亲一样种中药材,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

听到感人处,我也忍不住和小红讲了我的故事。我父亲出生在一个中医大家庭,在解放初期特殊的年代里,如果从医就无法养活后代,父亲因此改变了志向,做起了建筑行业。虽然我读的第一本书是爷爷的《本草纲目》,但是我也没有选择从医,这是我的一个遗憾。听完我的故事,小红很激动,她认真地说:“杨老师,我准备跟我爸学习种植中草药,就种你家那本《本草纲目》里的药材,我帮你弥补遗憾,你帮我追寻记者梦。”

听完小红父女的故事,顿觉他们追梦的过程,和锅里的滇重楼一样苦、像鸡汤一样回甘。临走时,小红送给我两棵滇重楼芽,激动地对我说:“杨老师,别忘了我们的约定,我一定会努力摆脱贫困的。”看着激情满怀的小红,我看到小红眼里有追梦的光,我相信那些光,足够支撑她跨越千难万险。

五年后,小红送我的两棵滇重楼成熟了。我挖出重楼根茎,掰了两芽重楼继续种在花坛里,其他炖了两锅鸡,香气弥漫在家中,回味是甜的。又过了五年,小红终于捎来消息,她的滇重楼基地做大了,每年收入大约十万元,家里盖了新房,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好日子终于来了。看着花坛里再次成熟的滇重楼,我开心地笑了,这就是让苦味入心,苦后才有甘甜的感觉吧。

重楼作为传统中药的瑰宝,在治疗多种疾病中,作用明显。这中间也有一些传闻在人们的茶余饭后流传。比如,有人害了相思病,大夫说吃了他开的药可解。处方是:“九叶重楼二两,冬至蝉蜕一钱。煎入隔年雪煮沸,可治世人相思苦疾。”愁人的是,重楼通常七叶一花,冬至已没有蝉蛹,霜雪隔年已化开为水,这相思是无解的。后来才知道,夏枯即为九重楼,掘地三尺寒蝉现,除夕子时雪,落地已隔年,过了离别时,相思亦可解。其实,对于相思来说,时间就是最好的解药,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正因为人们对重楼的喜爱,才会有与重楼有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于可信度有多少,相信没有人去深究吧。

来自自然,得于人心。在民间,除了传闻,还有很多关于重楼的偏方。重楼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方式。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拿。”意思是说重楼生长在深山当中,遇到疔疮痛肿、毒蛇咬伤,重楼轻轻松松拿下。女儿媛宝小的时候,我曾经得到一个重楼的外用偏方,每次媛宝扁桃体发炎时,只要在睡觉前,把重楼的根茎和其他一味药材碾碎,加红糖,用酸醋调至糊状,平摊在纱布上,贴在下颚位置,三天见好转。中医认为人体寒热虚实有别,辨别体质方能引药归经,故而一人一方,因人而异,这也是中医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

事物都有两面性,重楼能解毒的同时自身也带毒,有时候夺命与救命就在一念之间。本草有灵、尽其物性,人与本草相互依存、相互治愈,就算是有毒的重楼,也能化毒为药,治病救人,而人,也在生活中用重楼、吃重楼、写重楼、赞重楼,实现了人药共赴美好。

重楼,它是一味药材,也是一个中医文化符号;而于我,从未缺席过我的生活,一棵有故事的重楼,承载着一个山里女孩对梦想的执着,也是我辛苦谋生的力量之源。在追梦的路上,苦尽甘来,一切终赴美好。我相信,以本草为镜,就能活出自己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