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正友 文/黄春江 图
从“交通末梢”到“开放前沿”的星辰大海
铁路的延伸,让大理从滇西的“交通末梢”蜕变为“西南第一文旅站前商业”核心。2024年,大理站吞吐量突破2080万人次,这得益于铁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极大地重塑了大理的经济地理格局。
自2015年至2024年,大理州在综合交通上投资了1893亿元,铁路通车里程从243公里增至543.2公里。目前,大理12个县市中有9个通了铁路,7个设有客运站,形成了“北进川渝、西南出境、东连滇中、内网互通”的铁路交通网络,使大理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2025年“五一”小长假,大理火车站接待旅客超6.2万人次,站前商业圈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站城融合”模式让旅客在候车时即可完成消费,大理站也因此成为城市会客厅。接站人群在咖啡馆品味“风花雪月”拉花咖啡,周边居民周末选购大理石文创产品,外国游客则通过“大理站限定”产品将白族文化带向世界。
大理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苍洱驿站·爱在大理”商业圈,以“记得住的大理,带得走的大理”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离程消费新地标。这里设有非遗文创体验区,游客可亲手体验微缩甲马印刷、扎染等技艺;特色餐饮区汇聚了大理美食,让游客可以带回家,日均销售额超50万元。数智体验区则融合科技与文旅,展现耀眼光芒。
洱源县邓川镇因铁路开通迎来乳制品企业发展新机遇。2024年,邓川镇通过铁路外运的乳扇、乳饼等特产达1.2万吨,十年增长了8倍。剑川木雕工坊也借铁路把产品销往全国,年产值超3亿元,带动2000余名手工艺人脱贫。
铁路的便捷交通助力漾濞县石门关景区发展,游客乘动车抵达漾濞站后转旅游专线直达景区,享受“快进慢游”体验。2024年,石门关景区接待16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02亿元。
喜洲古镇因铁路客流焕发新生,扎染工坊从3家增至23家,形成“非遗+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当地非遗传承与经济发展。
临沧茶叶商王老板表示,铁路通车极大便利了茶叶运输,当天即可运抵大理并发往全国,运输成本降低40%。铁路还促进了滇西特色产品外销、劳务输出与旅游资源共享。
随着滇藏铁路、中缅国际通道等项目推进,大理铁路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大临铁路已通车,大瑞铁路在建,未来还将新建大攀、大嵩铁路,形成“米字型”网络,缩短与成渝、北部湾的时空距离。大理—洱源—剑川—兰坪—云龙—永平铁路也在规划中,将使大理成为滇西铁路核心枢纽。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指出,铁路将大理从茶马古道驿站转变为现代国际物流枢纽。
从马帮铃响到高铁飞驰,大理铁路的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史与“铁路+文旅”的融合奇迹。随着铁轨延伸,大理将迎来更多机遇与希望,乘着火车去大理已成为享受美好生活的开始。铁轨上的大理正以铁路为笔,描绘出更加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