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是机关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体之一。当前,一些部门一些干部在撰写工作总结时,习惯用较大篇幅阐述意义、背景、目标等内容,而具体干了什么工作、干出什么成效等关键内容却惜字如金,使整个总结看起来充满“水分”,给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感觉。在工作总结里“注水”,说到底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实不可取。
作为直观展现一个单位一段时期工作成效的工作总结,理应“干货”满满。但现实中不乏往总结里“注水”的现象。究其根源,一方面,作风不实。正所谓“文如其人”,往总结里“注水”的,大多都是惯于玩花招、虚招、歪招的干部。在撰写总结材料时,有的只求出新出彩,不求实招实效;有的只求数量多,不求质量高;有的只求对仗工整,不求言必有中,导致材料“水分”重。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些干部在写总结时闭门造车,搞来料加工,写出来的总结要么不接地气,要么不切实际,当然不可能有“干货”。
工作总结是“写”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工作干得不好,总结再怎么“美颜”也无济于事。同理,总结写得再好,若没有实绩实效来支撑,也注定是“绣花枕头”。这就要求撰写工作总结务必实之又实,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客观真实反映成效。
要挤掉工作总结里的“水分”,治本之策在于转作风、改文风,多在“短实新”上下功夫,确保总结材料有“干货”、讲实绩、说亮点。
具体而言,“短”,不是说总结越短越好,而是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言简意赅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切忌长篇大论、絮絮叨叨,抓不住重点。“实”,就是要从实处着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写废话、套话、空话,多写真话、实话、看得懂的话。“新”,就是不因循守旧,不照搬照抄,不用“万能模板”,既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见解,也有新文风、新语言、新表达,让人耳目一新、乐于接受、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