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5年08月06日

大理市喜洲镇:“五三四”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大理市喜洲镇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立足实际,创新实施“五合一、三网格、四品牌”模式,充分发挥党委带头引领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五合一”平台聚合力

服务集约更高效

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治中心等功能模块,打造“五合一”综合服务平台。一楼集成民政、规划、住建、人社等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突出便民服务功能,二楼设立综治中心,强化基层治理功能。建立“多中心联动”机制,由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实现服务与治理的有机衔接,形成“党委统领、服务在前、治理兜底”的工作格局。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3000余件,群众跑动次数减少60%,高效处置各类纠纷137件,其中47件系服务窗口在办理过程中主动发现、联动化解,服务便捷度与治理响应力同步跃升,有效实现“进一扇门、办多样事、解万般难”的一站式工作目标,服务治理融合效能充分显现。

“三网格”体系全覆盖

治理精准更到位

喜洲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构建“基础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协同治理体系。依托村级综治中心主阵地,实现三类网格在村域治安巡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构建起功能互补、全域覆盖的基层治理新体系。

基础网格强根基。持续优化全镇88个全科网格和543个精细网格运行体系,强化网格综合管理职能,重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民生服务保障等工作。今年以来,各级网格员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2起,网格内纠纷化解率达95%。

微网格连万家。按照10-15户标准划分1913个微网格单元,由现有网格员和新选聘的党员骨干、法律明白人、调解能手等担任微网格员,并兼任村级巡防队员,实行“一员双岗”,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工作,累计上报各类风险隐患215件。

专属网格控关键。在学校、卫生院、大型商超、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关键区域设立37个专属网格,由单位安保负责人任网格长,配备专职网格员,强化安全防控、应急处置等工作。今年以来,专属网格员配合镇级部门开展安全隐患联动排查37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70余处,组织应急演练15场,有效提升了重点场所、关键区域的管理水平。

“四品牌”特色显活力

创新治理有成效

喜洲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精心培育四个特色品牌,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治理经验。

“1+7”一站式协作赋能基层治理。以喜洲镇综治中心为主阵地,建立“1+7”部门协作体系,联动市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民政、妇联等7个部门,推动力量下沉、资源整合。实施“吹哨报到”机制,对复杂事项由镇综治中心“吹哨”发起,相关部门下沉“报到”响应。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合力处置跨区域案件、重大疑难问题43件,部门联动响应率达100%,打通市级服务力量直达基层渠道。

“金花调解”创出多元解纷新路径。喜洲法庭以金花调解为载体,打造“大厘堂屋”家事调解、“博士调解”等特色方式,整合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乡贤等社会力量,形成“金花+N”多元解纷体系。2023年至今,法庭办理的1303件家事案件,通过调解,撤诉896件,做到了从“案结事了”向“事了人合”的提升,助推基层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有力促进了“自治、德治、法治”融合。

“田园警务”打造平安建设新样板。喜洲派出所紧扣喜洲镇“农文旅”发展定位,创新打造“市坪街快警”“麦田快警”警务亭,在景区、田间地头设置流动服务点。今年以来,派出所累计投入执勤警力453人次,服务游客322次,现场化解纠纷147起,救助群众126人次。通过“警务前移、服务下沉”,兑现了“人游警在、人散警守”的服务承诺,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平安守护网络。

“归乡话平安”筑牢节前稳定防线。喜洲司法所聚焦春节返乡高峰期,重点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帮扶对象等群体,牵头组织召开返乡人员交流座谈会,建立“三步走”服务机制:会前精准对接、会中深入交流、会后持续服务。两年来,累计开展活动26场,邀请返乡人员533人参与,现场办理各类事项47件,主动发现风险隐患16起,化解矛盾纠纷22件。